不同加工层次对小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摘要】:词汇附带习得已经引起第二语言(二语)研究者们的注意,但对儿童词汇附带习得的关注还不够。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的加工条件对中国儿童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问题是:儿童是否可以通过听故事附带学习一定量的英语生词?不同的加工层次是否影响他们的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如果有影响,那么不同的加工条件是怎样影响儿童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本研究以Craik 和Lockhart (1972)提出的深加工理论为基础和依据设计了研究方案。参加本实验的受试来自四个自然班的88 名重庆市树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受试被分成四个组,并且分别在四种不同的加工条件下听英文故事:(1)在听故事当中呈现目标词的意思和拼写(形义组),(2)呈现目标词的意思(义组),(3)呈现目标词的拼写(形组)和(4)不呈现目标词的意义和拼写(对照组)。听力材料是自行编写的三个英文小故事。听完故事后就进行的即时测试和两周后的延迟测试分别考查了受试对6 个目标词的习得和保持情况。采用SPSS.10.0 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儿童能够附带习得英语生词,另外在即时测试和延迟测试中,形义组和义组对目标词的习得效果都明显大于形组和对照组,并且这种区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这两次测试中,形义组和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形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最后笔者用深加工理论解释了实验结果。本研究结果给我国英语初学者及二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