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特性及液滴运动机理
【摘要】:梯度表面能材料是近年来逐渐在能源动力、化工、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的新型功能材料,梯度表面能材料的制备和梯度表面能材料上的液滴的运动机理及特性研究是综合涉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在航空航天、电子、能源动力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国际学术界在该方向上的研究刚刚起步,已有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很有限。
沸腾和凝结换热作为最有效的冷却手段之一已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开发新型的冷凝表面材料成为当今世界的前沿热点课题。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液滴自迁移特性,提供了重力以外的排除凝结液滴方式,对于水平表面或者其它失重状态下的表面,能够及时排除凝结液滴,有效促进滴状凝结换热系数的提高。本文从实验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备梯度表面能材料,并对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液滴运动的特性进行研究,为凝结换热表面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
1. 设计并搭建梯度表面能材料制备实验台,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性能良好梯度表面能材料。分析得到了影响梯度表面能材料性能的主要参数。
2. 通过原子粒显微镜对梯度表面能表面进行了微观测量,得到了梯度表面能材料上的表面形貌,并对梯度表面能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
3. 对液滴在梯度表面能材料上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考虑不同因素对液滴运动大小的影响,获得实验数据。得到不同大小液滴对运动的影响因素。
4. 对不同工质在梯度表面能材料上的运动特性进行实验,分析了影响液滴运动规律的相关参数,获得相应的液滴运动性能特性。得到不同物性液滴对运动的影响因素。
5. 对不同工质在梯度表面能材料上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不同工质的物性对液滴运动的影响规律。
6. 对梯度表面能材料上的液滴聚合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分析了聚合过程对液滴运动的影响。
7. 通过实验研究,对液滴在梯度表面能材料上的运动机理进行分析。
|
|
|
|
1 |
朱庆山,邱学良,马昌文;化学气相沉积制备SiC涂层——Ⅱ.动力学研究[J];化工冶金;1998年04期 |
2 |
王显明,孙振翠,魏芹芹,王强,曹文田,薛成山;Si(111)衬底上生长 GaN 晶环的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11期 |
3 |
王必本,张兵;纳米金刚石在不同沉积条件下的生长研究[J];微细加工技术;2005年02期 |
4 |
王俊峰,汪建华;机械法研磨CVD金刚石厚膜[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5 |
王必本;邢涛;;衬底温度对碳纳米管生长和结构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6年07期 |
6 |
吴文军;朱永平;张伟刚;;在氧化铁表面沉积热解炭及其气化与还原[J];新型炭材料;2007年02期 |
7 |
马捷;常靖华;王从曾;王芦燕;;化学气相沉积钨锭工艺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7年06期 |
8 |
陈二保;;钢中含碳量对化学气相沉积TiN涂层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1年06期 |
9 |
;第二十届国际炭会议扩展摘要题录(续2)[J];炭素技术;1992年01期 |
10 |
徐志淮,李贺军,李克智;SiC-CVD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建模[J];硅酸盐学报;2000年01期 |
11 |
黄元盛;邱万奇;罗承萍;陈灵;;CVD金刚石的形核和生长[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年08期 |
12 |
苏晓磊;罗发;李智敏;朱冬梅;周万城;;化学气相沉积铝掺杂碳化硅的微波介电特性[J];功能材料;2007年11期 |
13 |
赵建国;刘朗;郭全贵;史景利;翟更太;;纳米碳管催化CVD工艺中多物理场的耦合模拟分析[J];材料工程;2007年S1期 |
14 |
安春霞;姜威;魏平;;ZnO纳米线阵列的生长机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15 |
栾新刚;刘巧沐;刘佳;成来飞;张立同;;化学气相沉积碳化锆涂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5期 |
16 |
S.Paul;S.K.Samdarshi;;椰子油制炭微管(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0年05期 |
17 |
韩同宝;;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与装置[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3期 |
18 |
刘艳芬;刘晓华;孙为民;刘晶会;;In_2O_3(ZnO)_m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和性质[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4期 |
19 |
闻立时;气相沉积表面强化技术的新进展[J];材料保护;1987年01期 |
20 |
李惠琪;吕反修;杨让;钟国防;;大口径等离子炬与金刚石沉积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199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