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不安,众多国外投资银行破产或出现巨额亏损,国内证券公司在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中,大量破产关闭,出现了行业性系统风险。在加入WTO后,国内证券公司不仅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投资银行的挑战,国内证券公司强化风险控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国外投资银行通过建立各种风险控制模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国内证券公司真正出于自身健康发展需要而进行风险控制的还不多,风险控制体系还不完善。本文认为,证券公司风险都是随着各项主营业务的开展而产生,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也主要围绕证券公司的各项主营业务进行研究。具体表述如下:
本文首先对证券公司的中介地位及作用进行研究,然后对回顾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历史,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后来的影响。同时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证券公司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违规操作严重等等。本文通过国外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的比较,对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提出了以各项主营业务为中心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体系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证券创新业务四个子系统,然后分解为12个具体指标。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化,使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体系转化为定量化数值比较。
对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风险控制,本文通过建立证券公司并购模型分析证券营业部并购的优势,同时以证券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与证券经纪业务价值量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提高证券经纪业务集中度有利于提升证券经纪业务价值量。在浮动佣金制和网上交易的双重压力下,证券营业部必须压缩成本、提高非现场交易比例。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主要风险在于余额包销,承销业务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如何确定证券发行价格。本文通过对不同定价方式下IPO抑价率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询价制定价方式下,IPO抑价率更稳定,证券公司承销风险更低。同时建议IPO定价方式应当向累计订单制转变,对再融资发行定价也要实行询价制和累计订单制,降低证券承销业务风险。证券投资业务的主要风险就是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本文通过对影响证券投资收益的因素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小公司效应、市盈率效应、绩优股效应,在证券市场下跌时投资大市值公司,从而降低证券投资风险。
面对证券公司风险,本文提出应当建立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提前做好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