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形态学算法研究
【摘要】:
计算机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电子工业、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生物医疗工程、卫星遥感等众多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遥感技术和数字通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微电子芯片密度的增加,图像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数字图像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形态学是一种新的非线性图像(信号)处理和分析理论,它摒弃了传统的数值建模及分析的观点,从集合的角度来刻画和分析图像,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及算法体系。数学形态学又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科学,其理论基础颇为艰深,但基本原理却比较简单,既体现了逻辑推理与数学演绎的严谨性,又要求具备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实验技术与计算技术。
本文是针对实验室项目《冷轧板板型检测与专家系统》而进行的算法研究,提出算法并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为实验室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就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即一阶算子Roberts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二阶算子Kirsch算子、Robinson算子和LOG算子)和新兴的边缘检测算子[4](即Canny算子和小波边缘检测方法)的思想和性质进行了理论和探讨,同时给出了这些边缘检测算子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其中的不足。然后介绍了数学形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其现状。从最基本的理论入手,对数学形态学在图像处理中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介绍了二值图像的形态学处理的基本算子:击中击不中变换、细化算法和骨架提取。前者针对传统细化算法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算法,并将改进前后的算法所得到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在灰度形态学研究方面,首先介绍分析了灰度图像处理的形态学基本算子的特性,给出各算子对图像进行处理的实验结果。最后结合金字塔算法,提出了新的算法――形态学金字塔算法,将数学形态学与金字塔算法结合起来,并且给出了对图像进行处理的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可行的算法。
|
|
|
|
1 |
唐向宏,龚宇,龚耀寰;用M带小波变换实现图像的边缘检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2 |
蒋志新,章鲁;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自适应图象边缘检测技术[J];微型电脑应用;1997年06期 |
3 |
姚若河,金松生,宋凯生;一个二值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J];微型机与应用;1997年02期 |
4 |
戴擎宇,杨占昕,梅士兵,何佩琨,韩月秋;基于TMS320C80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5 |
杨亚军,张红林,李言俊,胡战虎;基于小波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J];弹箭与制导学报;1998年04期 |
6 |
尹平,王润生;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的分类及比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8年01期 |
7 |
王博,潘泉,张洪才,戴冠中;小波变换边缘检测特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8年02期 |
8 |
邱慧敏,杨济安;B样条函数与图象边缘检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9 |
周广生,米根锁;基于图像形态滤波的边缘检测[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10 |
袁友伟,孙星明,汤德佑,廖立君;基于多尺度小波纹理分析的边缘检测[J];微机发展;2001年03期 |
11 |
蔡靖,刘峰,丁润涛;模糊迭代边缘检测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02期 |
12 |
吕俊白;基于Laplacian算子的一种新的边缘检测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09期 |
13 |
章东平,刘济林,罗义军;一种基于t图的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年03期 |
14 |
刘哲,周昆;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2年04期 |
15 |
傅晓薇,方康玲,李曦;一种改进的快速模糊边缘检测算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6 |
卢桂馥,范影乐,庞全;基于边缘检测的二值化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03年12期 |
17 |
赵景秀,林毓材,杨秀国;基于CLIP模型的多元回归边缘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4期 |
18 |
杨光;一种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J];山西电子技术;2005年02期 |
19 |
夏庆观
,陈桂
,盛党红;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源图像数据融合与边缘检测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20期 |
20 |
郭连喜;郭显久;;基于改进二进制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