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的研究

陈建  
【摘要】: 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是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比较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与制造系统,将集成制造系统模式和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模式,围绕这一模式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是指由农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理资源(包括生产设施设备、材料、能源和各种辅助装置)和软资源(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信息等)等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农业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实现农业生产中的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农产品质量好(Quality,Q)、成本低(Cost, C)、上市快(Time, T)、服务好(Service, S),以及生产过程资源节约(Resource, R)、环境友好(Environment ,E)等目标,从而综合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建立了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一种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包括功能视图、组织视图、信息视图、资源视图及过程视图等5个视图;包括管理信息分系统、生产技术分系统、生产过程分系统、质量保证分系统、资源物料分系统、环境评估分系统6个功能分系统;还包括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知识库2个支撑分系统以及与外部的信息联系。 提出了一种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中农场作物、机器作业工艺和机器设备优化配置的方法。该方法将运筹学、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中的一些方法合理地组合起来,并借助数据库的支撑,用以设计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 开发了一个泵站改造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支持通过多项单元技术实施资源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的机械化灌溉系统(泵站系统)改造的决策。 上述技术和方法在重庆市某农场得到了初步应用,进行了该农场的集成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总体规划,并实施了一个重点子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是国家863项目“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体系结构及其绿色特性研究”(项目编号:863-511-880-007)的组成部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桂林芳;徐宗祥;;跨越三十载 驰骋千万里——我国铁路电力机车研究制造的回顾[J];中国铁路;1991年08期
2 金建新;冰箱内胆真空成型凹模设计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999年06期
3 王双健;船舶模块技术[J];广船科技;2001年04期
4 Berthold Schlecht ,钟连泉;机车车辆制造和维修用设备[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1年06期
5 向雄方;铸造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3年03期
6 洪学立,韩冰;热壁加氢反应器的制造和检验(二)[J];压力容器;2003年06期
7 候田海;秦沈客运专线箱梁内模设计与制造[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年03期
8 刘玉富;货车结构的改善[J];铁道车辆;1965年12期
9 蒋鑫林;;双向超越离合器设计与制造中的问题[J];江苏船舶;1988年01期
10 刘万平;;筒析TAO649D牵引电动机换向器制造的主要特点[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1990年01期
11 胡汉章;周文浩;;波音水翼制造工艺[J];造船技术;1991年03期
12 米泽広己;马文斌;;不锈钢铁道车辆的制造[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1991年05期
13 花茂时;任佰顺;;C型极板的成型加工[J];重型机械;1992年03期
14 J. R. Inglis;蒋建文;;铁道车辆设计与制造中的复合材料技术[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1992年04期
15 毛光远;开发增压型透平膨胀机的经验[J];深冷技术;1993年05期
16 陈唤民,齐淑华;复合材料固化模技术[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7 陈国邦,余建平,黄志秀,郑建耀;天然气液化技术及其应用[J];深冷技术;1995年05期
18 周胜利,林亚超;日本北陆新干线犀川桥[J];世界桥梁;1996年03期
19 朱家骅;343KN×3m/min滑道绞车的设计与制造[J];船舶设计通讯;1997年02期
20 葛玲珍;DZ_Y~Z14电动救助艇绞车的设计[J];船舶设计通讯;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毅麟;;X2000计划及其将交付的微电子技术[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叶剑利;李明峰;胡长生;;反激式DC-DC电源的集成化研究[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奇玉;肖松青;;建筑工程设计集成应用系统概述[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丁力行;陈在康;张国强;;集成化暖通空调CAD开发环境的工程数据库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5 赵海兵;刘艳斌;;基于三维CAD的集成化CAPP技术及其发展的探讨[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杰;胡斌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A];湖北省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凤天发;;角焊缝设计与制造的若干问题[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曲鸿春;咸日常;赵爱丽;;变压器制造与经济运行[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田雷;孙凤玲;寇文兵;;集成化触觉传感器阵列[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正方;曲大伟;孙廷波;;整体式接管补强的制造[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基于集成制造系统模式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吴明先;高速公路隧道集成化智能化监控技术与系统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黄牧涛;数字集水区集成化的水资源调配系统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关艳霞;微流控分析系统中微流体驱动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罗伟其;信息大系统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6 李贺松;大型铝电解槽非稳态非均一模型及关键极节能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杨静萍;钢铁制造业集成化生产质量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贵春;基于MC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优化[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杨秀晗;微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孔泳;在聚碳酸酯微流控芯片上制备集成化微电极及其应用于芯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艳华;建筑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柴斌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尤文刚;城市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CAD系统的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刘青娥;天雁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史晨鸣;建筑学对大量性定制的回应[D];同济大学;2006年
6 王延合;50CHTZ型高压锅炉给水泵研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7 金胜农;上海港机重工项目管理模式探讨[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8 韩春法;与CMOS兼容的传感器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晔;铁路客车方案设计CAD系统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10 王永坤;施工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姝;“上海制造”跃向国际[N];中国质量报;2002年
2 高鹏;精神力量制造城市[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王晓;“德国制造”信誉从何而来?[N];中国农机化报;2002年
4 伊文;跨国企业的“中国制造”[N];科技日报;2002年
5 丽华;把“制造”做成“品牌”[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本报记者 刘焱焱;“制造”突破[N];网络世界;2002年
7 辛文;2005年我国要成通信制造大国[N];中国电子报;2001年
8 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DMA移动终端部总经理 禹钟根;提高“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晏燕;我们真是制造大国?[N];科技日报;2002年
10 余东晖;中国如何打好“中国制造”牌[N];中国贸易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