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伪弹性特性及其微结构机理的研究

皮文丽  
【摘要】: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能够在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发生相变的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相变伪弹性、铁弹性等特殊功能,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巨大的关注,并迅速在工业、国防、仪表和医疗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机敏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本构关系的研究对其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们已经认识到材料的宏观变形特性取决于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试验研究表明,它在拉伸和扭转过程中宏观响应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与其相变微结构的差异紧密相关。为了合理地描述此类材料在复杂加载路径下的响应特性及微结构依赖性,有必要发展一种基于材料微结构的跨层次的分析方法。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形状记忆合金本构行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有关NiTi形状记忆合金试验研究得到的新现象,设计了特殊的夹具,利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对不同加载条件下试件相变时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相变微结构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拉伸和扭转特性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进而建立了基于相变微结构及其变化的跨层次的本构模型,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伪弹性特性进行了描述,并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拉伸和扭转试验中超弹性响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特别分析了在拉伸和扭转过程中的宏观响应特性差异及其微结构的演化,并针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微管的扭转试验结果,初步猜测微管试件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相变微结构可能为细小的马氏体和奥氏体片层相间的片层状结构,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拉伸和扭转特性的巨大差异与其相变微结构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 (2)针对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相变时不同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设计并加工了专用的拉扭加载装置,对试件施加拉扭载荷,将其“冻结”在特定的应力状态下,进而采用扫描电镜,体视显微镜等对试件的表面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发现材料在拉伸和扭转载荷作用下发生相变时试件表面微结构都是由奥氏体片和马氏体片交替叠合而成的片层状结构。在扭转载荷作用下发生相变时,其表面形成的片层结构分布较均匀,片层间距小。相反在拉伸载荷作用时,马氏体相的形核和发展都表现出高度的局部化,试件表面出现宏观马氏体带。试验观察验证了关于扭转载荷下试件相变微结构的猜测。 (3)基于试验观察到的相变微结构,借助ABAQUS软件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微管在拉伸和扭转载荷下的响应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重现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微管的宏观响应特性,从而确认了相变微结构对材料宏观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应力诱发的相变过程中,随着两相材料体积分数的动态变化,相间约束将发生剧烈变化,当软相的层厚较小时,约束较强。 (4)基于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微薄壁管的实验观察及有限元分析,假设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由不同取向的代表性单元构成,每个代表性单元又为马氏体片和奥氏体片交替叠合的片层状结构,建立了跨微-细-宏观三个尺度的本构模型体系。假设奥氏体相为弹塑性而马氏体相为线弹性,采用简单机械模型推导了马氏体相的本构模型。进而考虑到基于以面内应变协调、面外应力协调假设为基础建立的细片层状胞元模型应用于片层间距较大场合的局限性,引入参数κ消除细片层状胞元模型应用于片层间距较大场合时存在的虚假体积应变,将细片层状胞元模型拓展到有限层厚的场合;在此基础上利用Hill自洽方法和各向异性Eshelby张量得到NiTi的弹塑性本构响应。 (5)利用所建立的跨尺度的分析方法,发展了相应的数值算法和程序,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微管在拉、扭及复杂载荷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建立的本构模型较好地描述了拉伸试验过程中的应力跌落现象和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拉伸和扭转过程中材料伪弹性行为的巨大差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爱荣,潘亦苏,周本宽;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变形分析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彭向和,韩勇,黄尚廉;形状记忆合金拟弹性行为的热力学描述[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1期
3 邱平善,李丹,郭立伟,黄渭馨,王桂松,于卫东;TiN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影响[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姜卫利,刘中勋;一种新型的形状记忆合金记忆疲劳寿命衡量指标[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4期
5 杨凯,辜承林;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应用[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5期
6 金延;强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加热和冷却时的行为[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6期
7 金延;多功能铁磁形状记忆合金[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6期
8 金嘉陵;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力学和电阻特性[J];上海钢研;2000年04期
9 贺志荣;无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进展[J];钛工业进展;2000年03期
10 王镐,唐卫胜;形状记忆合金在人体上的应用[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06期
11 石萍,杨大智,陈騑騢;三维约束下的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动力学模拟[J];功能材料;2001年04期
12 刘爱荣,潘亦苏,周本宽;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实施[J];力学季刊;2001年02期
13 竺致文,王洪礼,孙景;用形状记忆合金对转子振动进行变结构主动控制[J];天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4 刘爱荣,潘亦苏,周本宽;形状记忆合金的有限元分析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5 魏智,王惠森,孙东昌;形状记忆合金紧缩滞回型伪弹性的数学模型及振动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6 姜左;形状记忆合金的非线性与医学应用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4期
17 何世权,杜兆年,俞树荣,梁瑞;形状记忆合金应用于阻汽排水装置的研究[J];流体机械;2001年09期
18 亚历山大·拉佐夫;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英文)[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1期
19 姚兴田,邱自学,袁江,周一丹;形状记忆合金在智能材料结构中的应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0 刘淑红,杜彦良,姜稚清;形状记忆合金应力-应变关系的表征[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添艳;;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于东;张博明;梁军;武湛君;戴福洪;;形状记忆合金混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与实验分析[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3 王晓宏;张博明;杜善义;于东;;形状记忆合金驱动主动变形波纹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孙启健;尹维龙;周博;冷劲松;孙寿华;;形状记忆合金管扭转驱动器的设计[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祖小涛;王治国;封向东;;TiNi形状记忆合金微型驱动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马宗义;倪丁瑞;王继杰;肖伯律;;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形状记忆合金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7 刘勇;Jan V.H;Zeliang X;;形状记忆合金的阻尼性能(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岩;周伟敏;江伯鸿;漆璿;;磁控形状记忆合金[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李强;刘彤;董治忠;谢春辉;王德法;陈金铭;;高记忆性能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研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王高潮;鲁世强;杨刚;黄益宾;周善明;;形状记忆合金线性回复性能及其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军;含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玉龙;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陈斌;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宏细观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鲁军;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电磁—机械可逆转换及应用基础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明高;TiN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的连接[D];吉林大学;2006年
6 周博;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模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竺致文;用形状记忆合金对转子系统进行主动控制[D];天津大学;2003年
8 朱胜利;多孔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朱明;形状记忆合金大尺寸单晶及其制备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朱祎国;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华星;形状记忆合金动力学行为奇异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2 汪金军;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在引信中应用的相关基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郭正;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充气薄膜管弯皱变形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梁红;用逆转补偿算法实现对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晓宏;形状记忆合金驱动主动变形结构的设计与制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白雪;TiNi形状记忆合金医用内支架力学性能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3年
7 吴会军;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赵澎涛;形状记忆合金在三维自适应变体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李晋馥;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卫浴温控阀的设计与仿真[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王玉琢;回转式形状记忆合金锁紧释放装置研制和实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有观;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发展动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换位思考别有一番洞天[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金属家族里的“变形金刚”[N];科技日报;2012年
4 记者 李鹏;4D打印:开启材料的自我组装时代[N];北京科技报;2014年
5 褚幼义;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新贵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6 李况;新型建筑电子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仲欣;新材料让建筑更“聪明”[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敖宏;记忆合金研发 北京走在前列[N];北京日报;2000年
9 中国科学技术馆 李春才  ;会记忆的金属材料[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彭新建;日开发出超强磁性制品形状记忆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