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合稀土阻燃镁合金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李卫彬  
【摘要】: 镁合金具有比重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易切削加工等优点。但由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非常容易氧化、燃烧,导致镁合金无法在大气条件下直接进行熔炼和浇注。氧化燃烧现象一直困扰着镁合金的生产,严重地阻碍了镁合金产品的大规模应用。目前一般采用熔剂覆盖法和气体保护法熔炼生产镁合金,或采用半固态压铸成形工艺以降低作业温度,但都存在着不少缺点。合金化阻燃可以提高镁合金的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金化的方法实现镁合金的阻燃是镁合金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课题采用合金化的方法来提高镁合金的抗氧化性能。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ZM5镁合金,通过添加经优化配比后的混合稀土,混合稀土加入量为0.1%时,镁合金液面上形成一层结构致密并且具有耐久性的保护膜,阻止氧气的进一步侵入和镁蒸气的向外挥发,从而不再产生合金的剧烈氧化燃烧现象。 利用X一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EMEDS )研究这种ZM5-0.1RE合金的氧化膜组织、结构及阻燃元素的分布规律。利用综合热重分析仪分析研究ZM5-0.1RE合金的高温氧化动力学。分析氧化膜形成过程中的氧化动力过程。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混合稀土RE对ZM5的阻燃机理。 通过研究,了解了镁合金氧化的过程以及氧化膜的组成,对合金高温氧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其它需要抗氧化的金属或合金的抗氧化研究可以起到指导、借鉴作用。同时,由于对镁合金的需求日益广泛,合金化阻燃可以大大提高镁合金的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使镁合金的应用更加广泛。 稀土阻燃镁合金的研究,将大大促进我国镁合金的生产和应用,促进镁合金工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正在逐步采用镁合金的汽车、摩托车和电子等行业也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为我国稀土金属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广阔的前景,从而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卫彬;李华基;饶劲松;邓正华;李东;;阻燃镁合金ZM5-0.1RE氧化动力学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01期
2 邓正华;李华基;饶劲松;李卫彬;陈婧;;ZM5-0.1%RE阻燃镁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结构及阻燃机理[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10期
3 李华基;刘华堂;杨志远;洪观镇;;混合稀土对ZM5镁合金表(界)面张力及氧化膜性能的影响[J];铸造;2010年11期
4 邓正华;李卫彬;陈立万;;富Ce混合稀土阻燃ZM5合金氧化膜结构分析[J];铝加工;2011年02期
5 李华基;刘华堂;杨志远;;混合稀土阻燃ZM5镁合金的表面张力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年24期
6 A.拉曼;光木;;稀土金属及其合金在冶金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份:在铁系材料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1977年Z1期
7 杨金辉;一种含稀土矿用硬质合金的研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S2期
8 付念新,李成文;混合稀土防止离心铸造铅青铜偏析的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3年02期
9 熊道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混合稀土中氧化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年10期
10 王佳夫,石路,肖晨厚;混合稀土对工业纯铝冲压性能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9年04期
11 杨彬,高平,赵宝荣,徐维;稀土加入量对A356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5年07期
12 雷蒙H.郎格;葛知青;;抗腐蚀损害的铝-稀土涂层[J];功能材料;1975年06期
13 陈励权 ,辛文达 ,董长发;用加压离子交换色谱新技术分离混合稀土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14 蒋广峰;苏锵;;用化学氧化法分析混合稀土中的Tb[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15 迟云超,马松艳,赵东江;合金组成对贮氢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16 刘洪程,李宝绵,郑薇;整体干电池锌筒新型材料的研究[J];黄金学报;1995年02期
17 杨文涛;稀土对高铬铸铁抗磨损及抗冲击剥落性能的影响[J];湖南冶金;1999年05期
18 杜志刚,田震,张红,李晋平,张玉芬;稀土组成对M_mB_5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19 田爱环;张金山;许春香;韩富银;王红霞;梁伟;;混合稀土对高锌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铸造设备研究;2007年03期
20 易荣喜;谢世坤;潘晓亮;郑志强;;稀土对AlSi7合金半固态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波;胡红军;代兵;杨慧;;阻燃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及进展[A];2008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田政;王鸿燕;张德平;孟健;;富Y混合稀土对压铸AM60镁合金室温及高温性能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稀土化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莉;李树蕾;陈辉;黄可欣;聂毓秀;;混合稀土常乐对大鼠胚胎潜在的遗传学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4 邓光明;;ICP-AES法测定混合稀土中微量稀土组分[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陈肖虎;陈效军;刘福源;田野;;混合稀土对泡沫铝性能的影响[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秀琹;蒋建军;;比较稀土硝酸镧与混合稀土(常乐)对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异同[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李佩珩;傅昕;魏众;阎红;;镧、铈稀土氧化物对三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A];2001’全国机动车排气和工业废气催化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欧阳明;谭明;;突破半固态成形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的“瓶颈”[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吴国华;付彭怀;彭立明;王其龙;丁文江;;高性能镁合金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A];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8年
10 涂铭旌;刘资甫;陈云贵;;充分利用四川丰产稀土资源,促进稀土工业持续发展的途径[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饶劲松;混合稀土阻燃镁合金氧化行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滨;超轻Mg-Li-Al-RE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欧阳志英;铸造铝硅合金熔体处理中添加元素的行为及相互作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4 任玉艳;原位Mg_2Si/Al复合材料强韧化及其机理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朱永伟;金刚石锯片的组织结构及锯切力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2年
6 肖文龙;Mg-Zn-Al-RE系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强韧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吴厚平;稀土在Cr/V-RE/La_2O_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与机理[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彬;混合稀土阻燃镁合金氧化动力学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杨志远;混合稀土阻燃镁合金ZM5腐蚀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邹永良;稀土阻燃镁合金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方支灵;混合稀土—三聚磷酸钠协同钝化工艺及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尚桂凡;LPC混合稀土改善ZG25CrNiMo耐H_2S腐蚀能力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6 刘志良;混合稀土对ZM5镁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刘鹏;铸造Mg-Li-Zn-Zr系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06年
8 杜永;稀土作助剂的钴系催化剂合成及费托反应性能评价[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王莹;混合稀土和Ca对AZ9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5年
10 凡海兵;消失模铸造镁合金废料的性能特征及回用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向成;阻燃镁合金:材料工业的一颗闪亮新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蔡立军;我国电网用镀层钢丝亟待更新换代[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蔡立军;新型合金制品在电气化铁路建设中应用广阔[N];中国冶金报;2008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蔡立军;应用潜力无限 规范当务之急[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姜澎;汽车减自重 高效更省油[N];文汇报;2008年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汪水平田渊 王文娟;稀土元素在畜牧业上的研究与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田丽君;锌铝合金镀层产品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田钟 子昆;Zn-5%Al-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铁制品何以未成为主流产品[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饶振华 冯绍健;离子型稀土发现、命名与提取工艺发明大解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蔡立军;锌铝合金镀层为何要规定成分[N];中国冶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