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侵入式脉搏血氧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徐勇  
【摘要】: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被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占全部可结合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参数之一,直接反映了机体组织供氧状况的好坏,在临床医学检测和医疗监护领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微光机电系统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集成化、微型化、数字化脉搏血氧检测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在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No: 2006DFA13510)和意大利Istituto di Fisiologia Clinica, Consiglio Nazionale delle Ricerche、Polo Sant’Anna Valdera, 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的资助下,基于机体组织因血液脉动而造成透射光吸收系数变化的原理,进行非侵入式脉搏血氧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探讨了基于LED光源和PIN光电探测器的脉搏血氧探头设计;采用MSP430系列超低功耗微控制器,研究了集成化、低功耗信号获取与处理系统;引入M2M通信技术,提出了非侵入式脉搏血氧与呼吸远程监测系统架构,实现了脉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的远程监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 ①以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非侵入式脉搏血氧检测的工作原理,并结合硬件时分复用的诸多优势,基于MSP430FG439超低功耗微控制器,研制了微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脉搏血氧检测系统,能够实时检测血氧饱和度和脉率,实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②参照兼容Nellcor DS-100A脉搏血氧探头,利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4研究所生产的LED光源和PIN光电探测器GT101,初步探索并分析了脉搏血氧探头设计的关键技术细节; ③研究了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在脉搏血氧检测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LED光源恒亮自适应控制、IIR和FIR数字滤波器、运动伪差抑制、脉率和血氧饱和度提取算法等,以抑制系统噪声干扰,提高系统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④将M2M通信技术引入到医疗监护领域,以Telit高性能GPRS数据通信模块GM862-GPS为核心,构建了便携、低功耗、性能可靠的非侵入式脉搏血氧与呼吸远程监测系统,并结合Vodafone Italia提供的通信数据传输服务进行了相应的系统性能验证,达到了预期的远程监护目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琰;靳世久;曾周末;封皓;;分布式光纤管道安全检测定位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8年07期
2 苗用新;陈兆兵;郭劲;;利用相关检测技术确定光电探测器工作波段[J];光电技术应用;2008年04期
3 ;红外探测器评论[J];红外与激光工程;1974年03期
4 张钧屏;;传感器讲座 第四讲 光电探测器[J];电子技术;1980年07期
5 ;硅PIN光电探测器[J];半导体光电;1980年01期
6 许裕华;光电探测器线性响应的快速测量[J];韶关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国义;;控制单晶直径和熔料液面的电光系统[J];激光与红外;1975年06期
8 冯伯儒;;在特殊环境中使用的光电探测器[J];光电子技术;1985年03期
9 钟国林;;双探测器椭圆仪[J];红外与激光工程;1986年04期
10 张世林;楔环阵列光电探测器简介[J];半导体技术;1987年05期
11 Leonard E.Ravich;杜高社;;热成象综述[J];应用光学;1988年05期
12 谭朝文;MSM光电探测器研究现状[J];半导体光电;1994年03期
13 王庆康,冯胜;GaAs MSM光电探测器暗电流特性[J];半导体光电;1995年04期
14 何民才,陈长清,郭缨,刘志伟;基于峰域工作点的间接耦合光电探测器[J];电子学报;1996年05期
15 Q.Chen;李秀清;;采用GaN p-n结制作的可见光-不可见光紫外线光电探测器[J];半导体情报;1996年05期
16 姚保利,徐大纶,侯洵;细菌视紫红质生物膜光电探测器[J];光学学报;1997年12期
17 ;光探测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3期
18 熊利民,王杰,樊其明;关于新的光电探测器光谱响应度工作标准的研究[J];计量技术;2002年09期
19 王欣,罗小彬,陈家胜;基于PC的光电探测器设计平台[J];光学技术;2003年03期
20 高国龙;能对多种颜色进行空间分离的量子阱红外光电探测器列阵[J];红外;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聚承;袁祥辉;;一种新型650nm的光电探测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何史林;刘长庭;陈广飞;马靖;;脉搏血氧饱和度快速测量算法研究[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庆明;李献杰;蒲云章;乔树允;;高速InP/InGaAs雪崩光电二极管[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4 冯煜东;张福甲;;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真空镀膜技术[A];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传治;左伯莉;马晋毅;江洪敏;;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检测芥子气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许静;王伟祥;高锋;;干、湿生化分析仪部分测定值的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黄云志;;基于边缘电场传感器的涂层厚度检测系统[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阿布力孜·伊米提;;甲基紫薄膜/玻璃光波导元件的气敏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李长有;程晓琦;张胜奎;;基于SHT75的矿井救生舱温湿度检测[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10 安继刚;周立业;刘以思;邬海峰;吴志芳;向新程;王立强;;~(60)Co集装箱检测系统(TC-SCAN)[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双波段组合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建威;高速光电探测器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霞;PTCDA/p-Si光电探测器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郭媛;基于光纤微位移测量的轧辊磨损度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5 周琰;分布式光纤管道安全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王艳菊;基于光谱吸收的光纤式有害气体测量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刘楠;应用于生物芯片中的CMOS荧光检测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周真;苯丙氨酸解氨酶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9 梁昌勇;金属液综合性能炉前智能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杨清梅;基于数据融合的拱泥机器人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勇;非侵入式脉搏血氧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姚峰;基于近红外光谱法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D];山西大学;2010年
3 吕春玲;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徐伟;反射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杨;基于Cortex-M3的无线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殿坤;心血管血流动力学专家检测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7 王青;基于IPP开发平台的医学专项检测系统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8 李玉波;连铸结晶器振动状态检测仿真系统的建立与数据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立宇;连杆裂解主机检测系统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穆武超;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检测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炜晨;冷轧产品边部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2 王海波;纽博泰与艾威特联手在中国推出高端标签检测系统[N];中国包装报;2006年
3 记者郑晓春;英开发出道路照明检测系统[N];科技日报;2002年
4 记者 杨婧瀚 特约记者 奚海滨 梁彦明;港枣成品油管道投产运营[N];石油管道报;2007年
5 记者 辛义生;不停车治超检测系统在太原高速试运行[N];山西日报;2008年
6 刘平安;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更快更准[N];健康报;2008年
7 陈雄邓达;福建研发NXDB离线机电特种设备检测系统[N];中国质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胡珉琦;论文反抄袭软件被“攻克”[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孟华;天津:新检测系统应对欧盟新技术壁垒[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李仑 王宇;太原治超实现“五降五升”[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