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条件下的信息操纵机理研究

罗富碧  
【摘要】: 股权激励作为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有效激励方式,其对于提高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然而,以安然、世界通信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的曝光,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股权激励的效果。西方国家实施股权激励的实践证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会起到长期激励的积极作用,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新的道德风险,如高管人员粉饰财务报表、虚构利润及虚假陈述等信息操纵行为,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在中国,近年来运用股权激励来激励企业经理人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政策取向。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落幕,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相关措施陆续成形,股权激励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大规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之际,有必要客观地认识股权激励的效果。当前,探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高管人员的信息操纵问题并对症下药,是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都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已实施或拟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实施恰当的股权激励计划和监管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有益的思路。 当前国内外学者从理论上推导分析股权激励条件下高管人员信息操纵问题的文献研究并不充分,研究如何阻止股权激励所引致的经营者信息操纵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而且仅有的理论研究文献也多从静态的角度、并且在博弈的参与人为完全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研究推导。与既有的研究不同,作者以股权激励实施条件下经营者信息操纵的形成机理为研究主线,在学习、总结和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全文共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提出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体系结构;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铺垫和分析前提。 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本部分首先对股权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代理理论、剩余索取权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以加强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必要性的理解;然后分别简要介绍了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信息操纵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为本文后续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背景资料;最后分析评述了股权激励与信息披露相关文献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信息操纵现状分析。本部分分别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操纵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后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了现实背景铺垫。 第四部分为股权激励实施中经营者信息操纵的静态博弈分析。本部分首先扩展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将监控变量内生化,建立一个包括信息操纵的股权激励模型。由此来分析股权激励实施条件下,各因素对股权激励及信息操纵的影响。 第五部分为股权激励实施中经营者信息操纵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本部分在股东与经理仅为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来分析股权激励实施中经营者信息操纵的动态形成机理,为更好地规避股权激励所引致的经营者信息操纵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第六部分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经营者信息操纵关系的实证研究。本部分采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首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舞弊的关系来实证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效果。 最后部分为结论。本部分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展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将监控变量内生化,建立了一个包括信息操纵与监控的股权激励模型来分析股权激励、监控与信息操纵之间的关系。本模型的研究结果可为在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不强,且监控机制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提供理论参考。 ②运用演化博弈方法,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实施中经营者信息操纵的形成机理。已有的研究都是在股东与经理为完全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推导分析。事实上,股东与经理通常仅具有有限理性,因此,通过研究有限理性条件下,股权激励实施中经营者信息操纵策略的动态形成机理,研究前提更接近实际情况,结论也更有用。 ③以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信息操纵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回答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降低了经营者信息披露的代理成本,还是导致经营者操纵信息,增加了信息披露的代理成本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富碧;冉茂盛;张宗益;;股权激励、信息操纵与内部监控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2 罗富碧;冉茂盛;杜家廷;;国外股权激励与经营者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3 方仲杰;;从美国股权激励管理实践引起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年26期
4 唐东东;;海大推行股权激励,二级市场解读为利空[J];当代水产;2010年11期
5 孙堂港;;股权激励在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效应分析[J];财会研究;2011年03期
6 ;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J];商业会计;2002年12期
7 马震,王科,张巍;股权激励机制与经理的机会集合[J];预测;2002年03期
8 梁丽珍;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莆田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许红军,任建华,王立杰;创业型企业股权激励实施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10 陈勇;廖冠民;王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11 张大丰;;“东施效颦”总不像[J];英才;2006年02期
12 Rupert Merson;;伦敦商学院 股权激励凸现弊端[J];董事会;2010年06期
13 袁明鹏,雷平,梅小安;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应注意的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年03期
14 秦殿军;股权激励效应的统计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4年01期
15 孙自愿,李爽,邓伟;国企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制度背景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8期
16 金泽斐;;苏宁电器 股权激励构成长期利好[J];证券导刊;2007年06期
17 王妍;;股权激励并非建立人力资本产权[J];商场现代化;2008年17期
18 周亮;;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宏观环境的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9 仝亚娜;;盾安环境大范围股权激励上市公司新潮流?[J];中国机电工业;2010年02期
20 本刊编辑部;李彤;胡浩;陈建光;鲁渝华;张山斯;陈艾;谢康利;吴刚;;股权激励的N个纠结[J];商界(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淑芳;金田;;股权激励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雄;万迪昉;;金融机构“大而不倒”下高管最优股权激励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刘玉敏;姚程;;企业招聘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燕;韩伯棠;;知识产权保护、模仿与创新的演化博弈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恩毅;刘洋;;基于演化博弈的政社合作促进机制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产业转移行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宁;;股权激励对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经验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荣智海;;度相关性对无标度网络上演化博弈动力学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9 张千帆;蒋越;;物联网合作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白小伟;王天乙;吴玉璟;;基于演化博弈的中外稀土价格谈判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富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条件下的信息操纵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徐宁;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安排与制度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一啸;基于复杂网络和演化博弈理论的社会[D];浙江大学;2010年
4 司徒大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代琼琳;复杂网络上的演化博弈动力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陈卓;动态网络上的演化博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海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君;基于超产权理论的中国企业股权激励敏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永奎;复杂网络及网络上的演化博弈动力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学军;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月梅;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何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雪慧;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赵静;我国股权激励效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蒋小林;我国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钟林;经营者股权激励理论思考与案例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房利;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影响因素及激励效果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子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利益相关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文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州  孜明;股权激励 莫变成股权福利[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孙瑞灼;股权激励:要从严审批更要完善制度[N];证券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郭轩;股权激励弱市难启 脆弱的“金手铐”[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靳书阳;企业频推股权激励 行权条件高低惹热议[N];证券时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程文;方圆支承 东华能源 鼎汉技术发布股权激励草案[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荣;股权激励调整暗藏三大玄机[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望;股权激励诱惑 新华都关键信息77天后披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周宇 见习记者 李强;股权激励是双刃剑 引入需谨慎从事[N];证券时报;2011年
9 记者 朱文彬;东凌粮油高价实施股权激励[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任亮 葵钰;股权激励搭股改顺风车 中信证券“一拖二”[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