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表面有机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镁合金因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工业等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最富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但镁具有高的化学活性,极易被腐蚀,从而影响其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极大地限制了镁合金的推广应用。镁合金表面防护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个阻挡层,将腐蚀介质与基体隔开,阻挡腐蚀电流的形成,是一种有效的防腐方法。在冶金控制及新型合金开发取得决定性进展之前,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技术来控制镁合金的腐蚀,是当前业界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镁合金表面防护技术所面临的环境污染、成本、前处理步骤复杂、结合力以及恶劣条件下的耐腐蚀性差等几个常见问题,通过选择环境友好型有机多功能团化合物,在水溶液中通过沉积作用制备表面具有反应性功能基的有机转化膜,着力简化前处理步骤,改善镁合金表面防护技术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为提高防腐蚀性能而形成复合防护层时转化膜与基体及表面防护漆的结合力问题。
为在水溶液中制备有机转化膜提供了必要理论参考,实验研究了镁合金在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小于11.5的溶液中,镁合金易被H+氧化而腐蚀;在pH值大于11.5的强碱性条件下镁合金能稳定存在,在一定的外加电位作用下可以氧化腐蚀镁合金,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极化行为分三个区域,阴极极化区、钝化区、阳极极化区,在阳极极化区镁合金氧化腐蚀。镁合金氧化腐蚀受pH值影响,随着溶液的pH值升高,钝化区域变宽,氧化电位正移。在了解了镁合金在水溶液中腐蚀行为并借鉴镁合金其它表面防护技术及其它金属缓蚀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建立了镁合金表面有机缓蚀剂的选择方法。此方法以“结构上初筛(选择具有含氧、氮、硫或磷原子的多官能团有机物)—化学沉淀实验对腐蚀抑制潜能评估(能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形成难溶物)—电化学实验对腐蚀抑制作用测试(测量腐蚀电流密度的大小)—表面形貌的观察和表面成分分析”为选择程序,并筛选出了三种环境友好型的镁合金有机缓蚀剂:“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PNBAR)”、“植酸(PA)”和“鞣酸(AT)”。
提出了在含有PNBAR的碱性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PNBAR转化膜的技术。研究了溶液的酸碱性和外加工作电位对制备有机转化膜的影响。通过控制工作电位,使镁合金的表面氧化与有机物PNBAR的沉积同步进行,PNBAR通过共价键Mg-O-N实现在镁合金表面的沉积。在pH值为13、浓度为5mmol/L的植酸溶液中施加3.2V的工作电位进行30分钟的恒电位极化,制得了使镁合金自腐蚀电位正移110毫伏,结合力达到1级(按照GB/T 9286)的有机转化膜。
结合植酸的分子结构特点,提出并研究了四种在镁合金表面制备植酸转化膜的方法:利用表面的水合羟基与植酸羟基脱水成膜;利用表面氧化物与植酸反应成膜;利用植酸氧化合金表面金属沉积成膜;碱性条件下电化学沉积成膜。研究表明,在离开溶液进行的羟基脱水成膜和氧化物反应成膜实验中,固相反应活性低,不能形成转化膜。在pH值为13、植酸浓度为0.5mg/ml的碱性溶液中,经过3.2V的工作电位进行30分钟的恒电位极化,得到植酸转化膜。在pH值为13的溶液中,植酸与镁离子形成难溶性的[Mg5(H2L)].22H2O化合物,生成氢氧化镁的反应成为植酸沉积的竞争反应,氢氧化镁与植酸一起沉积在镁合金表面成膜。植酸在pH值为5的酸性溶液中经过20分钟的浸泡成膜可以形成约4~5微米厚的转化膜,植酸转化膜致密、生长有序,比碱性条件下得到的植酸转化膜耐蚀性强,使镁合金自腐蚀电位正移185毫伏,结合力达到1级(按照GB/T 9286)。植酸在酸性条件下与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植酸转化膜的形成主要是三价铝离子与植酸根的沉积作用。
最后,考察了镁合金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加工状态对植酸在酸性条件下成膜的影响。酸性条件下所有的多价金属离子(镁离子除外)都可以与植酸根沉积成膜,多价金属离子与植酸形成的配合物溶解性越低,越有利于沉积成膜。一般来讲,金属离子与植酸形成的配合物溶解性顺序为:Mg2+ Zn2+、Mn2+ Zr2+、Al3+。对常见的镁合金,元素铝和锆由于含量和性能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对植酸成膜作用最显著,因此,AZ系和ZK系镁合金有利于制备植酸转化膜。同时,在酸性条件下,因易于提供金属离子,铸态比挤压态镁合金利于制备植酸转化膜。
|
|
|
|
1 |
曾荣昌;陈君;张津;;镁合金电偶腐蚀研究及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1期 |
2 |
徐关庆;林键彬;陆勇林;;镁合金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1年03期 |
3 |
李云倩;;含氯酸雨对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J];科技风;2009年11期 |
4 |
李凌杰;于生海;雷惊雷;何建新;王敬丰;潘复生;;NaCl介质中AZ31镁合金的动态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6期 |
5 |
王亚明;王福会;雷廷权;郭立新;;镁合金表面生物陶瓷涂层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性能[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年06期 |
6 |
陈东初;吴建峰;叶树林;;AZ91D镁合金表面处理过程中的前处理工艺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0年09期 |
7 |
郑润芬,梁成浩;镁合金的腐蚀与表面氧化技术进展[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5年09期 |
8 |
程英亮,陈振华,王慧敏,吴有伍;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5期 |
9 |
周婉秋,单大勇,曾荣昌,韩恩厚,柯伟;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与表面防护方法[J];材料保护;2002年07期 |
10 |
宋雨来;刘耀辉;朱先勇;王素环;;压铸镁合金腐蚀行为研究进展[J];铸造;2007年01期 |
11 |
徐桂英;王凤平;丁言伟;于伟;刘照斌;;AZ91D镁合金在含植酸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2 |
;《材料保护》2009年总目次(第1~12期)[J];材料保护;2009年12期 |
13 |
张春艳;高家诚;曾荣昌;刘成龙;吴霞;吴迪;;镁合金AZ31表面Ca–P涂层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J];硅酸盐学报;2010年05期 |
14 |
;2010年度《腐蚀与防护》总目次[J];腐蚀与防护;2010年12期 |
15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9年第21卷总目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9年06期 |
16 |
;2008年度《腐蚀与防护》总目次[J];腐蚀与防护;2008年12期 |
17 |
;《材料保护》2010年总目次(第1~12期)第43卷(卷终)[J];材料保护;2010年12期 |
18 |
徐卫军;马颖;陈体军;吕维玲;郝远;;触变成形AZ91D镁合金在NaCl水溶液中腐蚀特征[J];热加工工艺;2007年12期 |
19 |
胡波年,陈珏伶,余刚,刘正,叶立元;镁合金在镀液中的腐蚀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3期 |
20 |
王建;周婉秋;武士威;赵强;;AZ91D镁合金在几种典型介质中的腐蚀性能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