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及其在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张雨英  
【摘要】: 现代先进能源利用系统涉及机电、动力、化工、生物、环保、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众多研究领域,复杂性、非线性和时空多尺度是其固有特性。多尺度现象是复杂性科学的核心,对于复杂系统如化工、能源、经济、生态、天体、地貌等系统中出现的多尺度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哈密顿量,所以不能像平衡系统那样进行统计和重整化,这也是目前多尺度科学的最大困难所在。描述这种客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和单一尺度的建模与仿真已显示出了较大的不足。本文结合多尺度科学和热力系统动态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并进行了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①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建模方法,这是本文第一个创新点。 基于复杂系统的组合建模法、“描述型”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和研究能源利用系统多尺度问题的界面耦合法的基本思想,给出了多尺度建模的主要步骤,对多尺度模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尺度下建模方法的选择,概括了多尺度建模顺序的几种方式,构建了各尺度模型之间信息交换和尺度模型之间耦合的方式。 多尺度方法在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提出的多尺度建模方法抓住系统多尺度特性进行分析,使建模过程既满足认识系统内部非线性、多尺度等复杂内在本质特性的需要,也能使多尺度模拟的计算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使传统模拟方法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延伸。 ②建立了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协同仿真框架,这是本文第二个创新点。基于点对点式结构的协同仿真模式和时间同步机制,结合现有的Windows的Socket通讯机制、进程线程机制和TCP/IP通讯协议,提出了多个尺度模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基于网络的协同仿真框架。该框架将多个尺度模型两两组合为一系列数据交换对,采用重构和压缩算子实现各尺度模型间信息的转换,并采用保守或乐观时间同步协议实现多尺度模拟的同步和并行仿真,实现了模型的可重用性和计算并行性,从而更深入地揭示系统的多尺度本质特征。用一个具有典型Stiff特性的一维Brusselator模型的串行仿真和并行协同仿真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③建立了管式SOFC的宏观CFD和介观LBM两个尺度的模型,进行多尺度协同仿真。 建立了管式SOFC宏观尺度的基于质量、动量、组分和能量守恒以及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模型,并进行离散化求解;针对管式SOFC电极/电解质界面建立了介观尺度的基于电化学扩散反应的LBM模型;应用上述协同仿真框架完成了两个尺度模型的耦合、数据交换及并行协同仿真;首次采用多尺度观点对燃料电池进行仿真研究,揭示了电池内部更真实的物理化学特性。 ④对美国Capstone公司的微型燃气轮机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其主要性能,为SOFC-MGT系统的建模提供了依据。 ⑤首次以多尺度的观点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进行了多尺度协同仿真研究,这是本文第三个创新点。 分析SOFC-MGT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控制机制,将其划分为系统尺度的过程模型、SOFC宏观尺度的CFD模型和SOFC介观尺度的电化学扩散反应模型三个层次;分别采用过程模型的模块化建模、CFD模型的流场模拟和电化学扩散反应的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模拟,以从中间开始的建模顺序完成了SOFC-MGT系统的嵌入式多尺度模型的建立;利用压缩和重构算子完成不同尺度下参数之间的耦合,通过基于TCP/IP的网络协同仿真框架交换耦合参数,集成各个尺度模型完成了SOFC-MGT系统的多尺度协同仿真,保守时间同步协议保证了数据交换的正确性,并进行了仿真实验。 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在SOFC-MGT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初步验证了多尺度协同仿真相对于传统单一尺度仿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抓住了复杂系统的多尺度本质特性进行分析,将系统划分为不同尺度下的子系统,分析其相应的控制机制,加入尺度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复杂系统的内在机理;2)弥补单一尺度仿真时所作简化和假设带来的误差,能够获得系统更真实、准确的结果;3)可以同时得到相同条件下多个尺度模型的计算结果,从多个层次出发,更系统、更深入地分析对象的性能与特性,有利于揭示对象的本质特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雨英;杨晨;;一种协同仿真方法及其在SOFC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03期
2 张锐;唐志平;;三维离散元与壳体有限元耦合的时空多尺度方法[J];工程力学;2010年04期
3 张明;聂宏;朱如鹏;熊俊杰;;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飞机地面运动多学科协同仿真[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0期
4 谭士杰;;基于局部三维协同仿真技术的X波段窄带腔体滤波器设计[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年03期
5 张晓东;张培林;傅建平;王成;;基于Matlab/Fluent的协同仿真技术[J];计算机工程;2010年20期
6 夏明长;江雨燕;李洁;;复杂产品协同仿真与设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年03期
7 杜秀菊;张庆霞;解璞;董兆伟;邢世凯;;协同仿真技术在行星框架动态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1期
8 杜秀菊;贾长治;董兆伟;张庆霞;;基于接口的协同仿真技术在动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9 杨志凌;董兴辉;李成榕;;复杂电力设备多学科协同/虚拟仿真的关键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S3期
10 范文慧;肖田元;;复杂产品协同设计、仿真、优化一体化平台[J];科技导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进;梁好均;;嵌段共聚物体系的多尺度分子模拟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陈十一;;流体湍流的多尺度模拟与计算[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吴艳青;黄风雷;;颗粒炸药热点生成-冲击起爆的多尺度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尹安毅;杨新华;陈传尧;;沥青混合料三点弯曲梁裂纹扩展的多尺度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新华;操卫忠;;微态电弹性固体的广义变分原理[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江五贵;赵晟;冯西桥;;单晶铜薄膜纳米划痕的多尺度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范文慧;肖田元;;基于HLA/RTI的摆式列车多学科协同仿真技术[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周志敏;路贵民;邓叙燕;;铝铜合金半连续铸造组织的多尺度模拟及半固态合金设计[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路贵民;周志敏;王娜;;铝硅合金半固态铸坯制备过程模拟及其优化设计[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曹俊;陈敏;;Pro/E和Ansys Workbench在微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占伟;软物质体系复杂相行为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雨英;一种多尺度协同仿真方法及其在SOFC-MGT混合发电系统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9年
4 孙成通;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刚;微波滤波器的综合、仿真和计算机辅助调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华滔;准连续介质方法在晶体微观变形多尺度模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增彬;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振动筛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清;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在多尺度模拟中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3 满新攀;ZigBee基带设计及SoC系统集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秦昭栋;准连续介质方法在多尺度模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姚远;高速磁浮车用空气弹簧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6 邓叙燕;半固态铝合金浆料制备过程的多尺度模拟及优化设计[D];东北大学;2008年
7 白诚;基于FPGA的嵌入式通用轴角测角平台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黄雪涛;基于AWE的协同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蒋余芬;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柔性机翼协同仿真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6年
10 胡珊珊;履带式小型甘蔗收割机虚拟样机仿真分析及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大庆;首套分布式GPU超级计算系统启用[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2 记者 李大庆;我国首套分布式GPU超级计算系统启用[N];科技日报;2010年
3 柯讯;中科院GPU超算系统:树立应用导向效率优先模式[N];科学时报;2010年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郭万林;纳米科学计算模拟方法的发展[N];科技日报;2002年
5 记者 赵彦;成形加工技术重塑传统制造业[N];科学时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