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
【摘要】:本课题是在“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开放基金(SK200907)”资助下进行的。本文针对高烈度地震区的中小跨径高墩桥梁,对其考虑碰撞效应时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对有关桥梁结构地震碰撞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和回顾,包括桥梁地震碰撞震害实例调查、碰撞问题理论分析模型、桥梁碰撞反应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碰撞对结构构件抗震能力的影响、防止碰撞发生的有效措施以及有关结构地震碰撞的试验研究等。
2、以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常用的双柱式高墩桥梁为工程背景,建立了考虑支座与上下部结构耦联的空间动力分析模型,采用多振型反应谱分析方法,分别详细讨论了墩高变化、桩土作用、单联与多联模型、单联不同跨数、单联与单墩模型以及地形条件(不同地面纵向及横向坡度)等参数对地震响应结果的影响程度与规律。
3、针对中小跨径桥梁结构的特点,详细讨论考虑相邻桥跨结构发生地震碰撞时的合理计算模型建立问题,讨论模型中各构件的合理模拟方法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主要包括:不同支座特性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不同墩柱单元类型的选择及评价;桥台刚度对桥跨结构整体响应的影响;桩-土作用的影响;伸缩缝处相邻桥跨碰撞作用的模拟;限位器及剪力键等防落梁措施的考虑。
4、以西南山区线路中常用的双柱式高墩桥梁为研究对象,建立典型桥跨结构的空间动力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详细研究考虑地震碰撞效应时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并探讨了碰撞接触单元刚度取值、间隙宽度、桥台刚度、支座滑动性能以及墩柱弹塑性性能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5、对高墩长跨简支梁桥及连续梁桥在地震动行波输入情况下的碰撞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不同的缆索限位装置布置形式及限位器设计参数(如松弛长度、刚度和净长度)对桥梁地震反应性能的影响。
6、文章最后以西部山区某实际建造的十跨非规则高墩梁桥为例,考虑梁间碰撞效应、支座滑动性能、桥台刚度以及墩柱弹塑性等各种非线性因素,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桥梁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并对其抗震性能做出综合评价。
|
|
|
|
1 |
倪全;武星;;柔性墩墩顶位移的非线性分析方法[J];公路;2008年07期 |
2 |
刘锡略;;关于墩身弯矩增大系数和墩顶位移计算的建议(续)[J];铁道标准设计;1990年05期 |
3 |
李建中,范立础;非规则梁桥纵向地震反应及碰撞效应[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4 |
杨志君;;1750t混凝土箱梁墩顶偏差调整施工工艺[J];水运工程;2009年08期 |
5 |
王军文;李建中;范立础;;非规则梁桥横桥向地震碰撞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年06期 |
6 |
王清亮;;用高斯积分法计算墩顶位移(SHARP PC—1500电算程序)[J];铁道标准设计;1985年03期 |
7 |
王清亮;;用高斯积分法计算墩顶位移(SHARP PC—1500电算程序)[J];铁道标准设计;1986年03期 |
8 |
王清亮;;用高斯积分计算墩顶位移[J];铁道标准设计;1986年02期 |
9 |
徐通元,李家奎;在横向风力作用下铁路抢修高墩墩顶位移分析[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0 |
郭维,沈映红;高架简支梁桥非线性碰撞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
11 |
尹彦华;;桥上无缝线路制挠力的传递矩阵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
12 |
李健,刘佳林,赵强;桥墩横向位移计算时桥墩结构非线性影响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
13 |
谭靖,符欲梅,陈伟民;倾斜传感器在高墩桥墩顶位移监测中的应用[J];公路;2005年09期 |
14 |
彭友松;强士中;李松;;圆形空心墩日照温度效应分析[J];桥梁建设;2006年04期 |
15 |
邓育林;彭天波;李建中;;强震作用下大跨斜拉桥伸缩缝处碰撞效应的影响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
16 |
张国华,孙序梁,邹振祝,郑钢铁;确定跳跃机器人落地姿态的最小能耗方法[J];机器人;1991年02期 |
17 |
刘春美;冯顺山;张旭荣;;超高速破片对双层靶碰撞效应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8 |
赵建伟;邹立华;方雷庆;;考虑相邻建筑物碰撞的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年05期 |
19 |
王成端;张志呈;;炮孔内空气间隙作用的机理探讨[J];爆破;1991年04期 |
20 |
闫安志;滕军;鲁志雄;徐晖;;动质量对悬臂梁振动抑制的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