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o编译码系统高效MAP译码、无数据辅助SNR估计与多项式交织器设计
【摘要】:用于信道编码传输的Turbo码自1993年发明后,因为具有接近Shannon极限的优异纠错性能,很快就被应用于各类实际通信系统中。在过去的17年裡,许多学者发表了有关Turbo码理论和应用的大量研究成果,内容涵盖简化译码算法、译码算法收敛性分析、优秀分量码设计、最小码距分析与估计、交织器设计以及译码算法的并行实现等。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博士学位论文专注于Turbo码的高效率非对数域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对数域Log-MAP译码算法的数值规范化方法、无数据辅助的SNR估计以及置换多项式交织器的研究。
本论文首先给出了Turbo码的编码与译码原理、相关研究工作现状分析及文献综述、本文研究工作思路、论文主要贡献以及论文组织结构。接着,由经典的标准MAP译码算法推导得到了一种改进型MAP译码算法。该算法不引入对数域就能避免迭代过程中的对数和指数函数运算,从而达到较高的译码效率,其效率与Max-Log-MAP译码算法的效率相似。该改进型MAP译码算法就纠错性能而言是最优的,而次最优的Max-Log-MAP算法则要付出纠错性能的代价。
随后,论文提出了一种使用了两种数值规范化方法并且采用纯整数运算的线性近似Log-MAP算法。这两种数值规范化方法分别被称为“加法”和“乘法”规范化。理论证明表明,这两种数值规范化方法均不会对译码性能产生影响。其中,加法规范化能够解决定点数的溢出问题,而乘法规范化可应用于实现基于纯整数运算的Turbo译码或者证明Max-Log-MAP算法不需要任何SNR估计。为了确定适当的乘法规范化系数,作者给出了概率分析法和等效查表长度两种设计方法。最后还给出了纯整数实现的3GPP标准Turbo码译码的误帧率(FER)仿真结果,显示9-bit宽的整数就能保证与性能最优的改进型MAP算法基本相当的纠错性能。
基于对接收到的Turbo码码块BPSK信号进行矩估计进而实现SNR估计的思想,本文对非相关的Rayleigh衰落信道条件下的三种无数据辅助的SNR估计器进行了比较。这三种SNR估计器都采用矩估计法并运用曲线拟合方法来计算SNR。研究发现,曲线拟合偏差能够较好地补偿较短Turbo码码块的SNR估计误差。Turbo译码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建议的SNR估计器能够得到比文献已有结果更小的SNR估计误差并取得更好的误比特率(BER)性能,尤其是对长度较短的码块。这三个SNR估计器的另一个优点是都不需要已知SNR和Rayleigh衰落参数的任何信息。
自2005年以来,整数环上的二次置换多项式(QPP)被建议用于设计Turbo码交织器。QPP交织器不需要在Turbo译码器中存储交织表并且具有远优于均匀分布随机型交织器的性能。此外,所有QPP交织器还具有最大争用自由特性,能够避免并行Turbo译码时的存储器访问冲突。本文给出了置换多项式(PP)交织器的一些新成果,包括:构造整数环上m次(m≥1)PP的一个简单方法、二次零多项式(QNP)充要条件的证明、QPP交织器排除了等价性的计数等。本文还对搜索性能优秀的高次置换多项式交织器进行了初步尝试,对帧长N=2048、码率Rc=1/3的8状态Turbo码得到了一个性能优于QPP交织器并达到了著名的码匹配交织器(CMI)性能的高次置换多项式交织器。
|
|
|
|
1 |
徐衡平,戎蒙恬,赵勋,潘晟;删截Turbo码中交织器和删截方案的综合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2 |
黄湧,朱琦,酆广增;一种改进的DRP交织器及其在IEEE 802.16a中的应用[J];通信学报;2005年05期 |
3 |
徐韦峰,秦东,刘石,周汀;TURBO码中的交织器设计及其改进[J];微电子学;2000年02期 |
4 |
王玲;一种交织器和解交织器的FPGA电路实现[J];今日电子;2001年12期 |
5 |
张卫党,张德辉;Turbo码中交织器的倍距变换特性[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1期 |
6 |
徐友云,宋文涛,罗汉文;Turbo/MAP 编译码器中的交织器优化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7 |
樊平毅,张金杰,曹志刚;一种具有低相关特性的分块交织器的设计[J];通信学报;1998年04期 |
8 |
白宝明,马啸,薛平荣,王新梅;移动数据通信网中DCE设备的硬件实现技术[J];通信学报;1999年11期 |
9 |
白宝明,马啸,王新梅;一种低复杂性的伪随机交织器实现方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0 |
赵华,殷奎喜,柯炜,宋文娟;Turbo码交织器的VHDL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07期 |
11 |
李小玮,韦岗;基于三维矩阵的Turbo码交织器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6期 |
12 |
孙军英,张淑娥,王玉静;交织器的研究和在Turbo码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07期 |
13 |
肖东亮,孙洪,石鸿凌,黄浩;基于Henon混沌模型的随机交织器设计[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年04期 |
14 |
刘波;新一代的纠错码——Turbo码[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5 |
杨杰;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最新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1996年12期 |
16 |
刘东华,唐朝京;Turbo码系统中交织器的设计[J];无线通信技术;2000年01期 |
17 |
李苏萍,徐澄圻;基于卷积面向分组Turbo码的交织器研究[J];信号处理;2000年S1期 |
18 |
宋文妙,范寒柏,鄂秀焕;用FPGA实现交织和解交织技术[J];电力系统通信;2001年03期 |
19 |
赵光玲,吴乐南;几种用于Turbo码的交织器分析[J];应用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
20 |
赵锡凯,杨恒,张贤达;多载波DS-CDMA中的交织器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