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电站坝区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向西部转移,由于西部特别是西南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使得水电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但是由于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型水电站的硐室群大部分处于深山峡谷区,使得其常处于较高的初始应力中,并且受到地形及构造活动带的影响,使得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复杂地质作用下,使得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尤其处在山体深部的岩体具有与其相地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力学性质。
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大理岩、溪洛渡水电站玄武岩、大岗山花岗岩室内及现场试验为依托,系统分析了与深部岩体有关的室内岩块及现场岩体的变形及强度特征。
1.岩石室内试验表明岩石的力学指标与物理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岩块的力学性质主要受到岩石本身的性质(强度、风化程度、紧密程度)的影响,且围压对岩块的变形及强度特性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2.分析岩体现场试验,岩体的变形及强度参数受到岩体的结构、风化程度以及地应力条件的影响,一般的岩体风化程度越低、岩体完整性越好、所处的地应力越高,其变形及强度参数越高;
3.通过对岩体变形及强度特性影响因素的探讨,认为岩体所赋存的应力状态及岩体的紧密程度对岩体的变形特性影响相对显著,而岩体的结构对岩体的强度特性影响相对显著;
4.选取新鲜大理岩及玄武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应力相同结构条件下岩体的力学特性差异,普通大理岩现场变形模量高出了107%-60%,而斑状玄武岩的则低了15%;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新鲜普通大理岩变形模量要高于斑状玄武岩,这与室内试验相差较大,室内大理岩岩块变形模量与斑状玄武岩变形模量之比为0.5,而现场为1.11-1.23;说明岩体的变形特性主要取决于岩体所赋存的地应力条件;
5.与变形试验相比,大理岩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均要低于玄武岩,其室内峰值强度摩擦系数约是玄武岩的0.68,而现场抗剪断强度约是玄武岩的0.8;大理岩岩体的抗剪断摩擦系数要高于室内岩块三轴试验得到的摩擦系数,其高出约7.5%,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变形参数;说明岩体的强度特性受岩体所赋存的地应力条件影响较小:
6.选取弱风化花岗岩及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同应力不同结构条件下岩体力学特性的差异。分析其变形试验结果,相同试验条件下的玄武岩变形模量要高于花岗岩,其纵波波速也高于花岗岩纵波波速,说明其变形特性主要取决于岩体自身的紧密程度;
7.由于玄武岩受到层间及层内错动带性质的影响,使得玄武岩的抗剪(断)摩擦系数低于花岗岩;而其抗剪(断)粘聚力要高于花岗岩,其主要原因是岩体的粘聚力主要取决于岩体连续部分的特性及岩石本身的物理性质,而玄武岩岩块本身的强度要高于花岗岩,因此玄武岩的抗剪(断)粘聚力要高于花岗岩。
通过以上室内及现场试验分析,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强度,而现场岩体的力学性质则主要取决于岩体所赋存的应力条件及岩体的结构特征。
|
|
|
|
1 |
左三胜,任光明;运用定量指标研究岩体风化问题的探讨[J];山地学报;2002年03期 |
2 |
侯玉宾,孙树林;岩体风化突变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3 |
巫朝新,吴伟民;南靖县梅林二级水电站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水利科技;1998年03期 |
4 |
魏云杰;许模;陶连金;康小兵;;某水电站坝区峨眉山玄武岩岩体风化特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5 |
汪东云;付林森;姚金石;张赞勋;;北山石窟岩体风化现状及控制因素[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6 |
徐福兴;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岩体风化问题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7 |
郅军超;;柏叶口水库坝址基岩风化的综合判定[J];工程质量;2010年10期 |
8 |
徐鸣洁,钟锴,俞缙,李晓昭,张迪,于昊;南京地铁工程勘察中声波测试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
9 |
许宁刚;声波测试与岩体质量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1986年12期 |
10 |
许超林;;鲁古河水电站大坝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7年02期 |
11 |
杨磊;山口三级水电站坝基岩体风化带划分和地质参数取值[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7期 |
12 |
马庆新;略谈块状岩体的风化分带问题[J];四川水力发电;1986年02期 |
13 |
施建新;;声波测井技术在刚果英布鲁水电站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1990年01期 |
14 |
贾永刚,贾信远,方志海;青岛地铁工程岩体风化规律探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5 |
刘继光,刘振杰,王洪齐;杨庄截潜工程趾板段帷幕灌浆效果分析[J];海河水利;2005年01期 |
16 |
陈光祥;高寒地区边坡破坏的一种特殊形式及治理措施[J];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9期 |
17 |
蔡健民;福建省岩浆岩地区建坝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J];水力发电;1982年09期 |
18 |
李贵斌;朱军;;岩体风化与岩体工程地质分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03期 |
19 |
段永平;;谈谈农业银行麻栗坡支行迁建工程的边坡治理[J];有色金属设计;2010年01期 |
20 |
林时坚;;物探方法在研究岩体风化分带中的应用效果[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