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研究
【摘要】:20世纪后期,社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企业劳动组织方式发生了从泰勒生产方式向精益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在新的劳动组织方式下,企业加大了对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这种新的教育类型正在探索新的课程类型。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实施,职教界广泛认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适应了新的劳动组织方式和新的教育类型,并开发出了相关的课程标准和课业文本。本文在此研究背景下,展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试点教学等方法,寻找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目标的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注重学生在学习情境(工作过程)中对于技能的掌握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考察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合作、创新、探究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发展,因此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为小组合作教学,教学方法是行动导向教学原则下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考虑职业性、有效性和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营造以促学为导向的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与教学同步一体化的实施并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设策略包括小组规模、组建方式和角色分工,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应进行小组凝聚力建设,培养交流合作技能和提供便于合作学习的场所。在教学实施中,转换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行动导向的原则,灵活运用贯穿性方法和局部性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策略促进合作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两个学期两门课程的教学试点,验证了上述实施策略,并提出了供一线教师参考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