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
【摘要】:大跨屋盖结构一般是大型机场、车站或体育馆建筑的首选形式,而这类结构通常具有柔度大、阻尼小、质量轻等特点,风荷载成为作用在结构上的主要控制荷载,如何更精确的计算风荷载成为主导结构是否安全的最重要指标。由于大跨屋盖的结构形式不完全相同,规范中并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其风荷载数值,而提供的体形系数和风振系数还不能囊括所有的大跨形式,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大跨结构做深入的抗风分析和研究。
本文结合青岛火车站站房屋盖的大跨结构形式,运用其刚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从风压分布特性分析、风振系数的确定、静风荷载的加载等方面讨论结构对风荷载的响应,进而讨论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屋盖上不同分区的测点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的分布情况,并选取典型测点进行分析,进而总结风压分布规律,得出了有关大跨度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的一些具有共性的规律,得出各分区风压系数。
本文第三章讨论了风致响应的计算方法。由风洞试验中得到的测点风压系数时程,经过一系列转换和修正,得到节点的脉动风荷载时程,通过对结构的前十阶振型的分析,讨论分区风振系数的取值,并最终得到屋盖整体的统一的风振系数。
第四章分析了屋盖结构的静风响应,选取作用在结构上的两种不同的荷载,由前两章的数据经过比较和筛选,最确定结构上每榀组合钢在自重作用下和在自重与静风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筛选最大应力和变形处与规范相关数值比较,最终确定结构的安全性。
最后,对进一步的结构设计和分析提出建议,本文所得结论对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参考意义,可作为相似结构设计的参考。
|
|
|
|
1 |
李宏男;伊廷华;;大连市贝壳博物馆表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S1期 |
2 |
滑林;;方形高层建筑对大跨屋盖结构的静风干扰效应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
3 |
顾明,杨伟,傅钦华,周建龙;上海铁路南站屋盖结构平均风荷载的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4 |
孙晓颖;林斌;吴晓蓉;武岳;沈世钊;;数值风洞在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确定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8年10期 |
5 |
武文斐,符永正,李义科;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分布规律的数值计算与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7年01期 |
6 |
李秋胜;陈伏彬;傅继阳;谢壮宁;;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
7 |
胡晓依;杨飞;邓洪洲;;开洞建筑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8年03期 |
8 |
钱锡汇;邹明华;胡晓依;邓洪洲;;建筑间夹缝立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J];浙江建筑;2009年02期 |
9 |
李庆祥;孙炳楠;沈国辉;翟林海;;湖州大剧院屋盖及幕墙的风荷载分布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
10 |
钱雪松;胡兆同;艾永明;李加武;;大跨屋盖结构风压分布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1 |
顾明;叶丰;;超高层建筑风压的幅值特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2 |
董伟智;张熙颖;;基于ANSYS的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3 |
王国砚,黄本才,林颖儒,徐晓明;基于CQC方法的大跨屋盖结构随机风振响应计算[J];空间结构;2003年04期 |
14 |
吴太成;杨仕超;李庆祥;;大跨屋盖结构的测压试验研究和风振系数计算分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年01期 |
15 |
王根伟;杨军平;马江波;王经国;;高层建筑对大跨屋盖结构的静风干扰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年15期 |
16 |
金新阳;杨易;盛平;沈婷;唐意;金海;;新广州火车站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结构;2009年12期 |
17 |
;大跨FRP编织网屋盖结构[J];国外塑料;2010年11期 |
18 |
张增军;王博;许谋奎;;大跨屋盖结构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01期 |
19 |
叶继红;侯信真;;大跨屋盖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0年07期 |
20 |
傅继阳,谢壮宁,倪振华;大跨屋盖结构风压分布特性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