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联盟的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与竞争优势实证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另外,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不能使人满意,从管理角度来看,存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不规范、战略性物流规划被忽视、物流管理成本较高、物流信息管理程度低等问题,总的来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信息化水平较低;缺少物流管理人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自营物流占相当大的比例;中小企业物流环节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薄弱;行业竞争能力不强。
因此,中小企业运作模式需要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中小企业物流能力需要提升;中小企业提高竞争优势需要新的途径。
研究的主要目标:建立研究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物流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且揭示在中小企业动态联盟对企业的物流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为中小企业掌握物流能力的关键因素,找到提升物流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合理选择动态联盟模式和运作机制,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通过总共发出122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调查问卷261份,除去了29份无效的问卷,最终有效样本232份,进行了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数据质量分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数据的探索型因子分析:动态联盟的探索型因子分析、企业物流能力的探索型因子分析、企业竞争能力能力的探索型因子分析;确认型因子分析:动态联盟的确认型因子分析、企业物流能力的确认型因子分析、企业竞争能力能力的确认型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违反估计的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拟合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各潜变量间影响效果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确认了四个中小企业动态联盟评价因子:合作伙伴技术实力、合作伙伴(除技术以外)的资源水平、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沟通程度、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相容性水平;四个中小企业物流能力评价因子:客户服务能力、物流可靠性,物流配送能力以及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五个中小企业竞争能力评价因子:降低运作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应变能力、提高采购与供应能力以及提高竞争意识。最终确定中小企业动态联盟、物流能力、竞争优势等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动态联盟、物流能力、竞争能力和企业业绩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动态联盟与竞争能力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动态联盟与物流能力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物流能力与竞争能力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竞争能力与企业业绩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物流能力与企业业绩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动态联盟通过物流能力作用于企业业绩的正相关性,比动态联盟没有通过物流能力作用于企业业绩的正相关性强。动态联盟与企业业绩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的假设未被接受。
|
|
|
|
1 |
殷勤凡;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竞争力问题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9年10期 |
2 |
赵捧未,窦永香,徐国华,刘怀亮;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结构[J];航空制造技术;2002年08期 |
3 |
许宁;潘慧宇;;动态联盟: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改革与开放;2003年03期 |
4 |
许宁,潘慧宇;动态联: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建材发展导向;2004年01期 |
5 |
惠龙,覃正,张烨霞;一种基于过程的动态联盟技术创新系统组织结构及决策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
6 |
王慧娟,何建敏;动态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7期 |
7 |
苏世彬,黄瑞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动态联盟盟员的动态选择[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
8 |
许宁
,潘慧宇;动态联盟: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08期 |
9 |
许宁;潘慧宇;;动态联盟:企业超越竞争的新模式[J];河北企业;2002年Z3期 |
10 |
胡开顺,叶邦彦;面向动态联盟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1 |
李瑜玲;动态联盟若干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24期 |
12 |
王兴琼;基于归核化经营的饭店动态联盟构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13 |
康虹,黄瑞华;动态联盟开发信息产品的成因及挑战[J];商业研究;2005年01期 |
14 |
石春生,方淑芬;关于组建动态联盟的探讨[J];决策借鉴;1999年06期 |
15 |
殷秀清,綦振法;动态联盟中盟员选择的评价体系及优化决策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1期 |
16 |
于风雨;资源配置的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动态联盟[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7 |
李晖照,张子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协调[J];江汉论坛;2004年09期 |
18 |
许学斌;基于ERM方法的动态联盟全面风险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5期 |
19 |
方志梅,叶飞帆,胡燕海;中小企业敏捷性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年04期 |
20 |
成红,银路,周岚;高新技术行业动态联盟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