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粘土矿物去除硝酸根离子的试验研究
【摘要】:地下水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处理地下水中硝酸根离子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处理地下水污染尤其是硝酸根离子污染主要的方式包括PRB技术、抽取-处理方法等,这些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硝酸根离子的污染,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但是,随着我国地下水污染加重,这些方法已经无法承担如此繁重的处理任务,经济方面亦不可行。粘土矿物在地质环境中是广泛存在的,几乎所有的粘土矿物含有结构铁,并且其结构铁可以通过自然环境微生物或者化学还原剂还原为结构二价亚铁,此结构二价亚铁又可氧化为结构三价铁。在结构铁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粘土矿物的结构不会改变,结构铁的空间位置也不会改变,因此可以作为可再生资源加以利用。本文通过对这种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进行系列合适的处理措施,探讨了其在处理地下水硝酸根离子方面所具有的潜能。
土壤中的无机矿化氮可以通过淋洗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硝酸根离子污染。本文利用加速扩散法测定土壤中的无机矿化氮,对比了KCl提取法与CaCl2淋洗法在测定矿化氮时的效率,发现KCl提取法要明显优于CaCl2淋洗法,为更加准确地测定土壤无机矿化氮提供了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详细介绍了粘土矿物结构三价铁的还原方法,结构三价铁在还原后其结构二价亚铁十分容易发生再氧化,如何保持还原态结构二价亚铁的含量,成为研究难题,本文采用CALE洗涤系统可以在无氧环境下洗涤还原态粘土矿物,洗涤过程中,结构二价亚铁不会发生再氧化,同时还讨论了利用带有手套的气密箱可以很好的在较长时间内保存还原态粘土矿物,为试验研究提供了统一的试验初始条件,为长期研究提供了基础。天然氧化态粘土矿物和还原态粘土矿物与水体硝酸根离子几乎没有任何反应,本文研究发现天然粘土矿物与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的库伦斥力是阻碍结构铁还原硝酸根离子的一大障碍,本文利用聚合阳离子交换粘土矿物层间阳离子所得到的改性粘土矿物可以克服库伦斥力,对地下水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效用,同时还可以降解硝酸根离子至具有较小危害的硝族产物,如氮气。利用改性后的粘土矿物去除硝酸根离子,为我国地下水污染尤其是硝酸根离子污染的处理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还讨论了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还原粘土矿物结构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归纳研究,明确了利用还原态粘土矿物还原降解硝酸根离子在实际环境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对本文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及为以后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要点进行了展望。
|
|
|
|
1 |
徐光年;Atta吸附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1990年01期 |
2 |
赵发展;毛尚明;尉中良;王洪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确定粘土矿物类型及分布的应用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4年02期 |
3 |
晏全香;袁继祖;;粘土矿物处理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的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4期 |
4 |
郭影文;;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
5 |
孙铭一,张正斌,刘莲生;海水中微量元素分配在粘土矿物上的一种新的化学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4期 |
6 |
赵杏媛;陈洪起;;我国含油盆地粘土矿物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1988年03期 |
7 |
张善德;;煤层夹矸中高岭石的x光衍射特征及其成因[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8 |
Watler Knissel;Winfried Schǎfer;袁成荣;;粘土矿床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比较[J];轻金属;1990年06期 |
9 |
张百玉,秦新;粘土矿物的深加工[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1年05期 |
10 |
杨桂琴,马福华,谭俊茹,李金声,崔建中;黄色含硫硅酸盐类无毒新颜料的制备[J];应用化学;1992年04期 |
11 |
卢小霞;康诗钊;薛蕙;张树先;;粘土矿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及水中化学物质对它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
12 |
单钰铭,崔秉荃,黄思静,罗蛰潭;碎屑岩油气储层的地层损害分析及研究实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3 |
房玄;雷怀彦;;粘土矿物对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有机质热解影响的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3年06期 |
14 |
柯家骏;陈淑民;胡向福;张治平;;膨润土粘土矿吸附重金属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3年01期 |
15 |
冯士安!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南票煤田热变煤中粘土矿物变化特征的研究[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6 |
张民志,张林;松辽盆地北部粘土矿物的脱水深度与油气层分布的关系[J];矿物岩石;1998年01期 |
17 |
雷怀彦,房玄,夏新宇,刘芳;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二次参数定量评价方法[J];天然气工业;1999年03期 |
18 |
唐洪明,曾凡刚,陈忠,赵敬松,沈明道,唐清山,柴利文,魏桂萍;莲花油层中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研究[J];沉积学报;2001年02期 |
19 |
杨献忠;纳米科技与粘土矿物学研究的思考[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3年02期 |
20 |
徐同台,李家库,卢淑芹;影响砂泥岩在清水中分散性能因素的探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