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连续序列自动快速拼接的全方位三维测量技术研究

刘涌  
【摘要】: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3D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数字光栅投影形貌测量方法作为3D测量的重要研究方向,其测量密度大、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数字光栅投影形貌测量轮廓术在测量精度和全方位立体拼接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和不足之处,以自动、精确、快速实现全方位测量与点云拼接为目标,对关键算法和实用方法展开研究,具体成果如下:1.系统检校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测量精度,为实现便捷、精确的系统检校,在确定立体相机一投影仪组合测量系统的检校任务和检校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纯平LCD显示器制作平面靶标,考虑移动、倾斜、旋转等必须条件,制定了优化的拍摄方案,运用张正友检校方法进行立体相机检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标定精度高、灵活性强,能为后续形貌恢复和点云拼接提供精确的定向数据。2.相位测量的精度、速度、可靠性决定了测量系统的总体性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时间相位展开算法对实际应用中的算法选择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从反正切和取整两个函数对时间相位展开算法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了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其它方法的评价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运用精度评价方法,对五种典型相位展开算法的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进而从数据获取时间、计算时间、可靠性和精确度四个方面对目前常用的五种典型算法进行了综合比较。3.为提高相位测量精度,本文在深入分析最小二乘拟合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具有低非线性误差的高精度相位测量方法。第一种方法针对最小二乘拟合法无法有效消除系统非线性误差的问题,综合运用现有多方面研究成果,基于三频外差时间相位展开算法,提出了结合双四步相移法与最小二乘拟合(或简单算术平均)的实用方法。理论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全面分析与评价了该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校正系统非线性误差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测量精度。第二种方法针对最小二乘法拟合不同时间相位展开算法时精度提高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相位均值法。该方法增加时间相位展开算法在时间序列最大时间点的重复采样次数,借助双四步相移法校正非线性误差,利用算术平均降低随机误差,并讨论了该方法在两种不同时间相位展开算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快速、精度高。运用该方法,不同应用可根据对精度、速度、可靠性的综合需求灵活地选择时间相位展开算法和序列长度。4.双摄像机立体视觉形貌恢复方法具有几何约束少、检校参数少、灵活性高等优点,但在二维相位特征立体匹配时时间开销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相位空间映射的二维相位特征匹配方法。该方法利用了立体相机获取的二维相位编码与投影二维相位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将两台相机的相位空间映射对应到投影仪相位空间,进而在投影仪像空间坐标系下对两台相机的像空间坐标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高,速度快。该算法的匹配结果可用于反算外方位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基于连续测量序列的点云拼接提供了直接依据和算法基础。5.目前常用的点云拼接方法难以同时保证初始定向参数的估计误差小和拼接过程的自动化,本文提出了基于投影空间约束的全方位立体拼接方法。该方法在测量方案上赋予测量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独立移动的能力,采用交叉覆盖方式对物体表面进行立体测量,依据相邻摄站间的投影相位空间约束关系,实现多摄站点云的绝对定向;在计算方式上以绝对定向结果为初始参数,结合ICP算法,求解精确定向参数,完成点云的自动拼接。该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利用了投影空间约束提供的较为准确的初始定向参数,结合ICP算法能有效消除累积误差。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全方位测量点云的快速、精确拼接。若配合硬件移动平台,在无需精确检校移动、旋转等参数的情况下,可实现对物体全貌的全自动、快速测量。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围绕自动、精确、快速实现全方位测量与点云拼接为目标依次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实用、高效的算法和解决方案,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爱芬;龚声蓉;王朝晖;刘纯平;;基于随机分布估计的点云密度提取[J];计算机工程;2009年04期
2 梁新合;梁晋;郭成;曹巨明;;法向约束的多幅点云数据融合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孟凡文;吴禄慎;;用继承与优化算法精密拼接无序点云[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4期
4 李海亮;邓非;李刚;;摄影测量激光点云空洞修补[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5 张晶;杨云生;丰少伟;;基于点云法矢变化的点云简化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12期
6 李晓久;景晓宁;;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人体点云简化方法[J];纺织学报;2012年07期
7 高恩阳;郑昊鸿;;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综述[J];科技资讯;2012年33期
8 范然;金小刚;;大规模点云选择及精简[J];图学学报;2013年03期
9 李伟;李旭东;赵慧洁;张颖;;基于姿态标准化的线特征点云提取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10 钱伟春;3DSMAX中动态云的制作[J];多媒体世界;1999年03期
11 龚书林;;三维激光点云处理软件的若干关键技术[J];测绘通报;2014年06期
12 赵强;彭国华;王锋;;点云精简的一种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13 齐秀丽;;数据点云预处理技术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4 史宝全;梁晋;张晓强;舒挽;;特征保持的点云精简技术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15 陈国安;刘飞;李丽;;采用模糊规则的人体点云特征尺寸识别与提取[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年08期
16 蔡来良;李儒;;点云数据处理算法与实现初步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S1期
17 张旭;张学昌;唐觉明;;点云对称边特征的最优化提取技术[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05期
18 李启东;李文龙;周莉萍;;一种曲面特征保持的航空叶片点云精简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16期
19 孙世为,王耕耘,李志刚;基于特征生长的点云拟合技术[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1年04期
20 黄文明;肖朝霞;温佩芝;吴晓军;;保留边界的点云简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涛;韦群;杨海龙;;基于图像的点云生成和预处理[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蔡来良;李儒;;点云数据处理算法与实现初步研究[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3 马国庆;陶萍萍;杨周旺;;点云空间曲线的微分信息计算及匹配方法[A];第四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江倩殷;刘忠途;李熙莹;;一种有效的点云精简算法[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解辉;张爱武;孟宪刚;;机载激光点云快速绘制方法[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6 李凯;张爱武;;基于激光点云的粮仓储粮数量测量方法[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7 朱晓强;余烨;刘晓平;袁晓辉;Bill P.Buckles;;基于航拍图像和LiDAR点云的城市道路提取[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虎;;基于线性八叉树的点云简化与特征提取研究[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滨;王佳;;基于点云的建筑测绘信息提取[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10 杨雪春;;反求工程建模中点云切片技术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检贵;融合点云与高分辨率影像的城区道路提取与表面重建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刘涌;基于连续序列自动快速拼接的全方位三维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韩峰;基于点云信息的既有铁路状态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金龙存;3D点云复杂曲面重构关键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5 李扬彦;基于点云的三维重建与形变事件分析[D];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3年
6 杨德贺;面向虚拟测方系统的点云聚类与拟合理论[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何朝明;离散点云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孟凡文;面向光栅投影的点云预处理与曲面重构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宝;三维点云的鲁棒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孟娜;基于激光扫描点云的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硕然;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点云三维网格重构[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红粉;频域技术应用于点云配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段红娟;点云图像交互式曲线骨架提取技术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永恒;散乱点云数据配准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吴爱;面向特征拟合的点云简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薛广顺;基于立体视觉的牛体点云获取方法研究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胡诚;精度约束下地表LiDAR点云抽稀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余明;三维离散点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星宇;基于三维彩色点云的地形分类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朱东方;基于复杂拓扑结构点云的曲线拟合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裕华 高化猛 江鸿宾;激光点云 亦真亦幻[N];解放军报;2013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先林;四维远见的装备创新[N];中国测绘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