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区域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及精度分析
【摘要】:海潮周期性运动引起海水质量的重新分布,固体地球对此所产生的弹性响应称为海潮负荷效应(Ocean Tidal Loading,简称OTL)。OTL位移效应是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获得OTL位移的方法包括建模法,GPS技术精密测定等。研究表明,目前沿海区域OTL位移建模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以台湾区域为例分析由不同海潮模型和地球模型引起的OTL位移建模差异及OTL位移建模精度。为研究台湾区域由于使用不同海潮模型和地球模型对OTL位移建模的影响,本文采用4种全球海潮模型(EOT11a、Fes2004、GOT和TPX072atlas)和4种地球模型(PREM、IASP91、AK135和1066A)建模OTL位移,重点分析M2、01潮波的模型矢量差—结果表明:不同模型之间的OTL位移建模矢量差具有区域一致性。台湾区域OTL位移建模对于地球模型较为敏感,地球模型差异导致的M2潮波东西方向矢量差达到0.89mm,南北方向达到0.56mm,并且水平方向大于垂直方向。本文同时使用了近海潮汐模型NA099Jb对上述4种全球海潮模型进行修正,而矢量差结果并无较大变化。利用GPS观测资料精密测定的OTL位移参数,通过均方根误差来评定该区域不同模型的OTL位移建模精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该区域OTL位移建模的因素。以M2、01潮波为例,OTL建模值与GPS测定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基于全球海潮模型EOT11a和地球模型PREM的OTL建模值与GPS测定值最为接近,但仍存在误差,M2潮波水平方向均方根误差约为0.5mm,而垂直方向可达1.5mm。这说明该区域OTL建模精度不高且主要误差来源于地球模型,台湾区域的地球模型精度有待提高。结果也表明,利用GPS技术精密测定OTL位移可以为研究台湾区域的地壳及上地幔结构提供约束。
|
|
|
|
1 |
刘辛中;彭琳;刘焱雄;冯义楷;申宏;;海潮负荷对我国沿海GPS观测站的影响研究[J];海岸工程;2013年02期 |
2 |
郑祎,伍吉仓,王解先,顾国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海潮位移改正系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
3 |
郑祎,伍吉仓,王解先,刘妙龙,顾国华;海潮模型和格林函数对海潮位移改正的影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4期 |
4 |
周旭华;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倾斜及应变观测的海潮改正[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年03期 |
5 |
孙和平,许厚泽,周江存,陈晓东,徐建桥,周百力,郝兴华,刘明;武汉超导重力仪观测最新结果和海潮模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
6 |
袁林果;丁晓利;孙和平;钟萍;陈武;;利用GPS技术精密测定香港海潮负荷位移[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6期 |
7 |
方川;高井祥;王坚;胡洪;;不同模型下海潮负荷对高精度GPS测量的影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年04期 |
8 |
赵红;张勤;黄观文;涂锐;;基于不同海潮模型研究海潮负荷对GPS精密定位的影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05期 |
9 |
杨崴;王泽民;;南极中山站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J];地理空间信息;2014年01期 |
10 |
周旭华,吴斌,李军;高精度大地测量中的海潮位移改正[J];测绘学报;2001年04期 |
11 |
孙和平,许厚泽,罗少聪,徐建桥;用超导重力仪的潮汐观测资料研究海潮模型[J];测绘学报;1999年02期 |
12 |
张杰;李斐;楼益栋;郝卫峰;;海潮负荷对GPS精密定位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12期 |
13 |
李大炜;李建成;金涛勇;胡敏章;;利用验潮站资料评估全球海潮模型的精度[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04期 |
14 |
詹金刚;王勇;陆洋;;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高精度高分辨率海面高的确定[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年06期 |
15 |
董春来;蒋廷臣;周立;;基于JSCORS的全球海潮模型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8期 |
16 |
贾小林,郑勇;不同UT1周日变化海潮模型结果的比较[J];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7 |
顾震年,金文敬,王保卫;海潮模型的比较及海潮对地球自转变化的影响[J];天文学进展;1999年02期 |
18 |
蒋廷臣;张益新;王秀萍;董春来;;海潮负荷对江苏CORS高精度测量的影响[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年05期 |
19 |
周江存,孙和平;用东海和南海潮汐资料修正全球海潮模型对中国及邻区重力场负荷计算的影响[J];地震学报;2005年03期 |
20 |
周江存;孙和平;李正媛;;佘山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海潮负荷改正[J];测绘学报;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