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铁路预弯组合梁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其设计软件的初步开发

毛学明  
【摘要】: 预弯组合结构是建筑结构中继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型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它不但节省钢材,而且能够增强构件及建筑物的刚度,防火和防锈性能好;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它不但重量较轻,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能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受拉受压特性。 目前,预弯组合梁已开始应用于我国土木建筑、公路桥梁等建筑领域中。为了迅速促进预弯组合梁在我国铁路桥梁中的发展,合理地进行我国铁路预弯组合梁桥的设计和施工,本文结合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铁路预弯组合梁的实验与应用研究”,在总结以往对预弯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及实际工程的基础上,完善了铁路预弯组合梁的截面应力、跨中挠度、裂缝宽度和抗剪分析的计算方法;编制了适用于我国铁路桥梁的“预弯组合梁桥结构分析系统——PFSAS”软件;并对预弯组合梁的施工工艺及构造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光耀,田振华,黄铭丰;大跨度预弯组合梁施工技术与应用[J];世界桥梁;2003年02期
2 毛学明,万臻,赵人达;预弯组合梁设计及其电算程序[J];四川建筑;2002年03期
3 白义松,张大勇;浅谈预弯组合梁的制作与施工工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4 刘子彤,胡夏闽;预弯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J];钢结构;2002年05期
5 黄侨,任廷柱,张树仁;预弯组合梁桥的全时程时效分析理论及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9年04期
6 田秀兰;铰链预弯、卷边一次成形模[J];模具工业;1992年07期
7 杨孚衡,蔡君田,李凯,肖明伟;型钢预弯复合梁在铁路桥梁中的首次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5期
8 李志江,孙向东;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分析设计[J];山西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9 李国强,楼国彪,杨晓峰;预弯复合梁及其计算与设计(3)——截面设计方法与比较分析[J];工业建筑;1998年09期
10 翁齐星,段保山;链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J];模具工业;1996年06期
11 胡夏闽;欧洲规范4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3)──组合梁的内力分析[J];工业建筑;1995年11期
12 胡伟;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框架加固改造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1997年03期
13 王瑞民,杨兰新,杨可飞;高托蜂窝式组合梁的研究与试验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4 毛小勇;轻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年06期
15 罗凤霞;贝雷架悬吊大直径重载管线工程应用实例与分析[J];隧道建设;2005年01期
16 王明锋;周东华;;组合梁剪切连接件改进思考[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年01期
17 郭溪泉 ,李树青;简弯曲组合式起重机大梁的设计计算[J];起重运输机械;1976年04期
18 马士法;井塔振动测试与分析[J];工业建筑;1986年04期
19 胡夏闽;欧洲规范4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9)──组合梁的挠度和裂缝控制[J];工业建筑;1996年05期
20 樊健生,聂建国,王寒冰,陈戈;压型钢板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抗弯承载力分析[J];建筑结构;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新喜;施浩;;组合框架梁在住宅钢结构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鑫;张绍武;高建;;型钢加固混凝土梁的最大承载力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马忠诚;张三柱;凌志诚;;栓钉连接件的力学模型及强度统计公式[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4 朱万明;曹平周;;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腹板的稳定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5 李天虹;冯鹏;叶列平;;FRP-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6 葛胜锦;刘士林;张建功;;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结构设计与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张喜德;徐德新;范崇仁;;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对挠度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8 张喜德;邓志恒;徐德新;;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弹性性能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9 王景全;吕志涛;刘钊;;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的组合系数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春生;聂建国;;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进展[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伟;组合梁与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代艳杰;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设计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杜德润;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及组合框架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柳旭东;空腹灌浆圆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张格明;预应力内置灌浆方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基本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雷宇;组合梁斜拉桥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刘阳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与地震易损性分析[D];清华大学;2009年
9 刘清平;水平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梁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刘文会;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学明;铁路预弯组合梁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其设计软件的初步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高杨;钢结构—碎煤机室系统的动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郭杰华;钢—混凝土组合梁有效翼缘宽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赵天石;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斜截面受剪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建华;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承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易海波;钢—混凝土组合梁翼板有效宽度的试验与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7 徐博文;钢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剪力连接件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旭宏;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滑移效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丁芳;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陈辉;SMW工法中型钢—水泥土共同作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马丰敏;“功夫熊猫”踢到了本土设计软件的软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王梅;柯达和Arden软件公司结盟[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陈栋栋;欧特克新版设计软件在京问世[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栋栋;艾玛·汉斯拜尔:提供物美价廉设计软件[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山东 马庆奎;中文电子设计软件EDA2002[N];电子报;2004年
7 亚文;现代建筑考验设计软件[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张高青;为工程建设信息化之路助力[N];建筑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玉明;“三剑客”:领军“中国CAD”[N];中华建筑报;2005年
10 张长明;LM风力机叶片预弯发明专利被判无效[N];中国建材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