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火辉石的状态方程和高压相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
冲击波动态压缩技术已成为人们研究、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状态及性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在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位论文以冲击压缩技术为手段,从测量其Hugoniot物态方程入手,结合高压物理和热力学理论分析,较深入地研究了下地幔中的一种主要候选组分顽火辉石(Mg_(0.92),Fe_(0.08))SiO_3在与下地幔大致相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态-钙钛矿型结构的相稳定性。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确定下地幔真实的矿物学组成有十分关键的影响。
本文研究取得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阻抗匹配法和电探针技术在80~115GPa压力范围内对平均初始密度为3.05g/cm~3的顽火辉石样品进行了5发Hugoniot状态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80~115GPa压力范围内本文所用顽火辉石的冲击波速度D与粒子速度u可用线性关系:D=3.247+1.626u来描述。从实验Hugoniot线来看,在80~115GPa压力范围内钙钛矿型顽火辉石无相变的迹象。
(2)在Hugoniot线的实验测量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所使用的样品的初始密度不同,这使所得的Hugoniot数据的分散性较大,也给Hugoniot数据的分析、应用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存在一些疑问,这就影响到数据的物理解释。特别对岩石材料,很难获得初始密度完全一致的实验样品,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对不同初始密度样品的Hugoniot数据统一进行分析修正(比如都修正到密实密度之下),对Hugoniot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不同初始密度样品冲击压缩Hugongiot数据的系统分析显示,对每种物质而言在其Hugongiot线上均存在一个经验常数β:β=(ρ_0-ρ_(00)P_H/P_H~′)/(ρ_0ρ_(00)(1-P_H/P_H~′)),其中ρ_0,ρ_(00)为同种材料的两种不同初始密度,P_H及P_H~′为压缩到同一密度下的冲击压力。β的数值随材料而异。对金属材料还存在β_(金属)=1.217ρ_0~(-0.884),式中ρ_0为密实密度。利用常数β,可很方便的用公式: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页
一
凡一4(二一F川——二月)对不同初始密度的Hugongiot数据进行_
产 厂。
换算。Grhneisen参数厂与密度产的关系可通过p简单表示为:
y=V加河小文中还对卢值为常数的适用范围作了讨论。这是本
文的重要创新点之一。
(3)用(2)中提出的新方法,对前人和本文的顽火辉石 Hugongiot
实验数据进行了初始孔隙度修正。结果显示,不同研究者所得
的Hugongiot数据的分散性大大减小。在50—160GPa的冲击压
力范围内,将不同研究者的实验数据修正到密实密度产。一3.273
g儿m’下所得的 P-p Hugongiot关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位
于同一条曲线上。可以认为,从 P-p Hugongiot 数据看,在
50~160GPa 范围内,顽火辉石的高压相是稳定的。对应于密实
密度产。= 3.273 g/cm3 的顽火辉石(Mg。0。,Fe。。s)SO。在
50~140GPa内的D-u关系为:
D=3.7刀十1.516U
(4)用混合物 Hugongiot线的叠加性原理计算了 MgO(Mw)和引。(St)
混合体系的Hugongiot线,经过与顽火辉石实验Hugongiot数据
对比,无论是从*心关系还是从*一产关系上看两者均有较大差
距。可以认定,在80-140GPa压力范围内,实验Hugongiot数
据所对应的物相不可能是MgO(MW)与SIOZ(St)的混合物。换句
话说,在80—140GPa压力内,顽火辉石的高压相是稳定的,不
可能发生由(咐,刊)引0。叩v 向 吨0你叫个引0。(SO的化学分
解相变。
3)根据本文顽火辉石 Hugoniot实验数据(结合前人的实验数据L
用欧拉有限应变理论计算得到的顽火辉石零压炸弹性模量及其
对压力的一阶导数为:K叮一266GPa,K;,二 4.05。这与众多静压_
下测量到的数据 KN=262 GPa,厂i。=4.0非常吻合。考虑到静高
压下的数据是在实验中未发现顽火辉石高压相有相变的情况下
得到的。因此,动高压与静高压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支持了在
80—140GPa压力内预火辉石的高压相保持稳定的观点。
|
|
|
|
1 |
熊大和,王积方;氧化钴(CoO)等温压缩及高压相变[J];科学通报;1991年22期 |
2 |
潘海波;石英-α型SiO_2高压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矿物学报;2001年03期 |
3 |
熊大和,E.C.Ming,M.H.Manghnani;钙钛矿(CaTiO_3)高压相变及等温压缩[J];高压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
4 |
熊大和;氧化镍(绿镍矿)等温压缩及高压相变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
5 |
熊大和,王振杰;钇铝石榴石晶体高压相变研究[J];地质科学;1988年03期 |
6 |
翁克难;铝硅酸盐钙钛矿的晶格参数[J];高压物理学报;1987年02期 |
7 |
徐桦;材料高压下相变的可逆转性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
8 |
王汝成;陈新洪;;TiO_2的同质多象变体的拉曼光谱特征和高压相变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9 |
蓝国祥;林远坤;王华馥;徐知三;盛蓉生;;C_(60)高压相变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1992年02期 |
10 |
吴宝嘉;;硒化锌的高压相变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1 |
赵衍辉;马艳梅;彭刚;崔启良;;β-Ga_2O_3的高压原位拉曼光谱[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3期 |
12 |
胡静竹,唐汝明;CdTe的状态方程及其高压相变[J];高压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
13 |
潘海波,末松久幸,山内尚雄;α-quartz型GeO_2高压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
14 |
李全;马琰铭;;高压下轻元素单质的结构相变[J];化学进展;2011年05期 |
15 |
胡静竹,唐汝明,徐济安;金刚石压砧高压装置及I_2和S高压相变的观察[J];物理学报;1980年10期 |
16 |
张静武
,缑慧阳
,郑飞
,张新宇
,张湘义;冷轧低碳钢高压相变组织的透射电镜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
17 |
蔡建臻;朱宏伟;吴德海;刘峰;吕力;;单壁碳纳米管微分电导在高压和强磁场下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2期 |
18 |
金弼,朱宰万;高压下的Ge和Si的相变[J];高压物理学报;1987年01期 |
19 |
林远坤,蓝国祥,王华馥;β—BaB_2O_4晶体高压相变的拉曼光谱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3年03期 |
20 |
杨兆崎,李洪霞;LiTi_2(PO_4)_3晶体高压相变的Raman光谱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