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非线性波的控制及渐近稳定研究
【摘要】:控制工程是一个很丰富的学科。最优化非线性波的控制工程常常假设可以得到一个非线性波模型,人们力求优化这些非线性波的性质。根剧不同的实际背景,从控制工程中得到的一些非线性波模型也各不相同。例如:某些常微分方程可以用来描述连续信号波,一些偏微分方程可以用来刻划样本信号和非线性波。这些非线性波产生于数字化系统或水波运动系统。在对这些系统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假设它们的输入初值或输入初边值满足一定条件,我们不仅对这些系统的解很感兴趣,而且也对这些系统解的稳定性和长时间渐近表现感兴趣。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控制工程中,渐近稳定性一致是很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人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原有的控制系统和稳定性理论已经不再适合去解决当今各种非线性波和许多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为了分析这些控制工程中的复杂问题,人们使用越来越多的前沿数学技巧和方法,这便导致了非线性控制系统众多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双曲型偏微分方程所代表的线性与非线性波系统的控制工程,已经被许多学者关注。众多学者把这些控制理论推广到了去研究各种空间(包括Sobolev空间和古典空间)中整体解(时间无穷大)的存在和渐近稳定性。假设半线性波系统的各种受控参数满足一定假设,对这样的半线性波系统的控制已经建立了一些理论。如果受控的初值或受控的初边值满足一定条件,相应的非线性波方程在Sobolev空间中的渐近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我们本工作中所讨论的几种和自然现象相关的非线性波在控制工程学中已经被一些学者关注(见[14-17])。只是他们得到的非线性波的稳定性和长时间渐近性结果与本文不一样。我们重点在Sobolev空间或古典空间中研究这些非线性波。
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受控的初值或受控的初边值满足一定条件时,研究三种不同的广义Boussinesq方程和两种非线性波方程整体解的适定性和长时间渐近稳定性。同时,由于本工作研究的广义Boussinesq方程与非线性波方程的
第il页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解代表了孤立子波,因此本文得到的孤立子波也是渐近稳定的.
本工作由六部分组成:
1.给出了本工作的一些研究背景.
2.讨论了一类广义Boussinesq系统在受控初值条件下解的渐近稳定性,分
析了该Boussinesq波的渐近性态.
3.研究了一类具有受控初边值的阻尼Boussinesq方程整体解的渐近稳定
性,并给出了渐近近似解的计算方法.
4.得到了另一类广义Bou韶inesq方程孤立子波的稳定性.
5‘在一类负指数Sobolev空间中,研究了一类阻尼Euler-Bernoulli方程整
体解的稳定性.
6.在三维空间中,建立了一类半线性波方程在非球面对称形式下整体解的
渐近理论,并给出了应用.
|
|
|
|
1 |
郭祥法;安嘉瑾;糜正琨;;非线性振荡的Volterra级数分析计算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
2 |
郑杰,徐迈,王淑荣,文雨水,邹景惠,霍振光,李多禄;掺半导体玻璃波导光栅耦合器及其功率限制作用[J];量子电子学报;1994年01期 |
3 |
金哲,王奇;超晶格-反铁磁界面上的非线性TM电磁表面波[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7年04期 |
4 |
Paul Somerson,刘垚灯;渐近的“死亡”[J];电子商务;2001年01期 |
5 |
赵刚;8色打印渐行渐近[J];影像材料;2005年02期 |
6 |
胡敏,崔晶炜;SCM渐走渐近[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43期 |
7 |
傅俏燕,王志民,闵祥军,李杏朝,杨雪梅,朱军,罗扬;CBERS-1林被信息挖掘的GIS多元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
8 |
黄志洵;孤立波理论及其应用[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9 |
王颖,马西奎,邱关源;应用渐近边界条件技术计算螺管线圈的电感与磁场分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11期 |
10 |
夏晓琼,于泽勇;IPv6渐行渐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1 |
蒋惠珍;;OFSET′93将在西安召开[J];电信科学;1993年01期 |
12 |
叶茂;一类单调流的渐近性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13 |
李巧鸣;巧用渐近线绘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4 |
李泽国,杨世儒,刘元森,孙明革;最优状态反馈设计中加权矩阵新的选定方法──零点追加法[J];信息与控制;1995年04期 |
15 |
昆赋;UltraComputing-Sun的第二次飞跃[J];微电脑世界;1996年01期 |
16 |
萧澎;低价迅驰抢滩主流之路渐近[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25期 |
17 |
钟守铭;;一类时变调节大系统的稳定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18 |
王柏钧,陈刚毅;渐近极值理论在气候极值降水预测中的应用[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9 |
;电子信息[J];电子质量;1994年02期 |
20 |
张凤志,邴伟华;FMCW探地雷达目标逆向电磁散射的渐近算法[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