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of”的哲学观
【摘要】:本文是关于介词of的哲学观探讨,主要探讨了其历史演变,怎样区分其与’s一般所有格,其属性及最重要的特征,以及其功能。其中属性特征,即内质性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理论依据来源于Ronald Langacker的四组认知语法概念:实物与关系,射体与陆标,概念自主与概念非自主,图式与实例。
文章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引论,介绍了相关研究,探讨了该介词的演变历史,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描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在讨论转换生成语法概念的同时,着重讨论了四组认知语法概念。第三章讨论了’s与of的区分标准,这些标准在我们平常所见语法书上很少讨论。第四章首先介绍了RonaldLangacker的相关研究,然后着重讨论了该介词的属性特征,即其内质性,并以of与行为名词,认知名词,表征名词以及分词连用为佐证。第五章依据Jespersen的三元论,探讨了of的功能。第六章结论部分,回顾了本文的要点,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
1、of一般引导行为名词的补语,而认知名词的补语也可以of引导,但通常由其他实义介词引导。
2、就选择of还是其他实义介词取决于概念自主与非自主。
3、of表达内质观念,其他介词表达外化概念。
4、只要of与两名词连用,如果这两名词是中心语与补足语关系,其内质性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