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研究

付强  
【摘要】:伴随着铁路客运量的逐年增加,列车高速与高密度的运行,铁路运输业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业务量的急骤增长,用传统的、简单的调度指挥管理手段甚至单一的自动化系统来谋求铁路业务指挥管理的合理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能。高速铁路运输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不同专业、不同业务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各业务部门系统化自动化的同时,有必要将各部门集约于一个综合系统,以期达到铁路业务指挥管理的合理化与现代化。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应运而生。 本论文参考国内外铁路调度系统发展现状,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仿真试验项目,提出了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综合调度系统规划模型,给出了系统结构和环境配置的具体方案,并充分考虑了与既有调度系统的结合以及中高速混跑等国内高速铁路发展中所存在的特有问题。 综合调度系统以列车运行调度系统为核心,综合行车、机务、工务、电力、电务、旅客向导、维修检测、安全监控等为一体。按系统结构可划分为调度中心、车站基层网和控制监测三大部分。按专业应用要求划分为运输计划管理、列车运行调度、动车组调度、旅客服务、电力调度、综合维护与救援、安全监控以及培训等八个功能子系统。各子系统间通过调度中心局域网与远程网络进行实时数据的交互,共同协调运作实现对高速铁路的运营调度与指挥控制。 各子系统间的协调与交互是综合调度系统平稳高效运行的关键,论文对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所有可能需要交互的信息作了图示说明。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讨论了综合调度中心的设计模式以及调度台的布置和工作流程。论文对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雁红;;牵引供电与四电合一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2 王新军;穆辉;王丹;;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各子系统间的互联[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3期
3 刘从洪;王林;王倩;;基于CORBA的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集成研究[J];电气化铁道;2007年05期
4 尚卿;;浅谈高速铁路GSM-R系统的维护[J];科技资讯;2011年14期
5 樊艳;;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解决方案[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3年03期
6 金海奇,王牣,李岗,胡晓鹏,李晓航;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电力子系统仿真研究[J];电气化铁道;2005年05期
7 李承恕;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与GSM-R[J];铁道通信信号;1999年07期
8 费赞英,李红辉,张春;高速铁路综调系统中消息传递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05期
9 李德林;;西秦岭隧道视频采集点的布局[J];铁路技术创新;2010年02期
10 李涛;郭风冬;;高速铁路防灾系统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3期
11 张新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2 刘志明;“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仿真试验项目”进展顺利[J];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01期
13 龚利;吴华稳;;动车组运行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铁路;2011年05期
14 石先明;;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工程设计[J];中国铁路;2009年11期
15 程庆国,卢肇钧,周镜;加快高速铁路建设 促进综合运输发展[J];中国铁路;1998年08期
16 赵非;高速铁路的旅客服务系统——话说高速铁路之七[J];铁道知识;2000年06期
17 王保成,韩锋;修建高速铁路的若干热点问题[J];甘肃科技;2004年01期
18 张工化;;浅谈高速铁路实训基地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8期
19 袁长卿;高月婷;;轨道不平顺性对高速铁路的影响[J];铁道建筑技术;2007年S2期
20 秦凤华;;连接京津的高速铁路[J];中国投资;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琴;晏兆晋;;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比较与分析[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国荣;赵品;;提高铁路运输速度 发展高速铁路 适应国民经济的大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金守华;;客运专线建设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王大庆;谢楠;陈英俊;;高速铁路抗震设防问题[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杜越;宋红红;;高速铁路路基水泥搅拌桩施工及质量控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志海;;高速铁路牵引网距离保护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常春伟;刘嘉武;鲍存坤;陈幼平;;高速铁路车——线——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8 智建国;吴章忠;刘岩军;;包钢生产高速铁路用钢轨的工艺和装备[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彭月燊;陈进昌;;高速铁路采用大跨度钢斜拉桥的设计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10 卢敏;;基于4C理论的高速铁路客运营销策略及其实施措施[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嘉敏;高速铁路能力计算与评估之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李献民;高速铁路加筋过渡段静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赵平;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及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令坤;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响应及走行安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高仕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新型保护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张旭;高速铁路与民航客运竞争及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刘万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罗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工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聂志红;高速铁路轨道路基竖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金亮星;高速铁路路堑岩质边坡的动态响应及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强;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娄奇鹤;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电力子系统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唐科;高速铁路快速背景下的高速公路客运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祁彪;地面沉降对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济南段)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刘振江;高速铁路CFG桩—网复合结构的桩土应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刘京辉;中国高速铁路道岔产品招标与技术引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李昂;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丁丽娜;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保护配置[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林青;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床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卢芳;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扩散效益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炳坤;世界高速铁路一瞥[N];联合时报;2002年
2 本报驻沪记者 沈颖;世界高速铁路概况[N];南方周末;2003年
3 记者 习少颖通讯员 曹锋;武广高速铁路技术难点全攻克[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矫阳;我今年将开工建设4100公里高速铁路[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景标;钦州将投入500亿元构建大交通[N];广西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陈平军 记者 杨倩;石家庄火车北站广场开始升级改造[N];河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仁;中国高速铁路专利申请近千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8 周怀立 李文峰;武广高速铁路株潭段开工[N];湖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焦红霞;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对世界影响深远[N];中国改革报;2010年
10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易宪容;我们如何应对高风险时代?[N];华夏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