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

杨建  
【摘要】:把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与经济运行结合起来,用时、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研究和揭示城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新兴基本单元,象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在其自身近域推进和广域扩展的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城市化进程。 同时,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出现在大城市周边的一个特殊区域,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和最富有变化的地区,也是我国城乡规划的薄弱地带。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发展迅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日趋强烈,由此所激发和暴露出的城市边缘区发展与建设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十分引入注目。对这一地域的研究,已成为城市、土地、经济与地理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城市边缘区作为城乡要素逐渐过渡、功能互补的特殊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成都城市边缘区在近年来城市空间的扩张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但同样也面临诸多问题。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从城市经济运行和管理的角度探讨成都城市边缘区的形成、问题及对策,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针对国内外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纠缠于术语的解释,停留于现象本身;二是单纯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空间角度,而较少从城市化的时间动态发展角度来进行研究;三是缺乏对具体城市的实证研究。本文首先以历史发展为序,纵向梳理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历程;然后归纳各理论流派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探讨城市边缘区的内涵、特征、形成机理、演变规律等理论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成都城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敬龙;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2 闵敏,熊乃学;影响城乡边缘区犯罪的环境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5期
3 张侠,王嘉陵,彭补拙;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4 顾朝林,熊江波;简论城市边缘区研究[J];地理研究;1989年03期
5 赵远宽;;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方式选择[J];城市问题;1992年03期
6 龙伟平;宣州市城市边缘区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7 陈玉萍,李江风,高燕;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预测[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8 沈阳,周生路,李春华,周寅康,彭补拙;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探——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年03期
9 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10 方晓;浅议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界定[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4期
11 刘建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城市边缘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12 邹乃秀;;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亟须制度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13 梅昀;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探[J];理论月刊;2000年08期
14 韦素琼;城市边缘区农业发展特征及规划布局分析——以福州市晋安区、仓山区为例[J];福建地理;2001年01期
15 郝润梅,杨劼;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16 周国华,唐承丽;试论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17 文慧;;农村人口转移和劳动力市场、城市边缘区的管治专题讨论观点综述[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10期
18 韩勇,梅昀;特大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2期
19 陈志文;;城市边缘区农村的空间结构、特性与规划对策[J];城乡建设;2007年05期
20 韦素琼;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以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赵元;;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及其特征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范凌云;雷诚;;大城市边缘区演化发展中的矛盾及对策[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3 范凌云;;苏锡常城市边缘区演化发展中生态问题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轩明飞;;“城市边缘区”:中国城市化的软肋[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世峰;王克昕;南国良;;大城市边缘区有序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刘懿光;马才学;;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7 熊向宁;;转型期大城市边缘区规划机制建设途径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世峰;王克昕;南国良;;城市边缘区有序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关键[A];中国农村建筑与环境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9 戴宾;杨建;;城市边缘区与统筹城乡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世峰;于瑞;;北京城市边缘区典型乡镇有序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熊向宁;转型期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思元;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崔雪竹;可持续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代谢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靖;城市区域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蔡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9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文秀;长春市城张一体土地利用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城市边缘区成人教育社区化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晓科;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薛军;结合自然的城市边缘区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钱俭;城市扩展中城市边缘区的城市规划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金鹏;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关钰;城市边缘区小城镇的生态化旅游规划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瞿伟;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9 姜敏;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形态学研究之二[D];湖南大学;2003年
10 陈超;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德华;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边缘区空间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月月;在城市边缘,何去何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崔凤军;梅家坞现象说明了什么[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陈建军;开一个老年吧[N];经理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毕晓娜;新居,在城市边缘兴起[N];建筑时报;2002年
6 无锡市建设局 刘韶岭;解放后无锡城市空间运动机制初探[N];无锡日报;2009年
7 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杨海波;泉山区两年将新增绿地100公顷[N];徐州日报;2010年
8 韦公远;繁荣地产市场的决策思考[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任震宇;2004,京城新盘大扫描[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10 王曙光;“非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对之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