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是近年来渐为流行一种定量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从而能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区域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以绵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市1998-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分析了在此期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98-2003年绵阳市生态足迹平均为1.429ha/人,生态承载力平均为0.721ha/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98倍;与此同时,近6年间生态赤字逐年上升,平均每年上升8.6%。生态赤字逐年上升说明绵阳市总体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由集散型向节约型转变,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减少生态足迹,逐步迈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绵阳市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
|
|
|
|
1 |
熊焰;;“超载”的地球[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2期 |
2 |
顾晓薇;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两岸学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
3 |
赵先贵,肖玲,兰叶霞,王书转,马彩虹;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4 |
闻洁;;湖北化石燃料土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4期 |
5 |
王鹏,田亚平;衡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6 |
;生态与环境[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5年01期 |
7 |
;生态足迹[J];环境;2000年12期 |
8 |
蔡河山,徐文彬;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生态足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2期 |
9 |
;科技速览[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05期 |
10 |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下)[J];世界环境;2008年06期 |
11 |
顾传辉,何晋勇,陈桂珠;可持续发展量化的新方法[J];环境保护;2001年08期 |
12 |
常斌,熊利亚;基于RS和GIS的生态足迹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年01期 |
13 |
;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下)[J];世界环境;2006年05期 |
14 |
罗瑜斌;;专题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2期 |
15 |
岳东霞,李自珍,惠苍;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
16 |
王亚凤;谢先坤;温家洪;;江西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7 |
范振刚;单宇;;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杂志;2009年05期 |
18 |
Eugene A.Rosa;Richard York;Thomas Dietz;宁恕龙;;生态影响的人类驱动力足迹[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年08期 |
19 |
Mathis Wackernagel;Justin Kitzes;Deborah Cheng;Steven Goldfinger;James Espinas;Dan Moran;Chad Monfreda;Jonathan Loh;Dermont O'Gorman;Idy Wong;;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上)[J];世界环境;2006年04期 |
20 |
卞晓红;张绍良;;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