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_(8B)型机车碰撞过程计算机仿真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机车车辆碰撞事故的分类及特征,碰撞过程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方法以及国内外机车车辆碰撞研究的现状;从理论上对机车车辆碰撞过程计算机仿真所运用的基本力学方程、机车车辆结构的有限元离散、薄壳单元和离散弹簧—阻尼单元理论、显式积分算法、变形体与刚性墙碰撞理论以及碰撞接触理论进行了介绍;从有限元的角度对机车车辆几何模型的建立、单元划分和网格密度的控制、接触界面的定义、沙漏控制和时间控制以及应力波和人工体积粘性等进行了探讨,找出以上参数对计算仿真的效率与精度的影响;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薄壁结构的非正面(带有一定角度的正面,以下简称为非正面)碰撞过程,找出了薄壁结构的碰撞角度、横截面和壁厚等因素对吸能特性的影响,并对安装了由圆管组成的吸能装置的机车车体与刚性墙的非正面碰撞进行计算机仿真,从而得出,在非正面碰撞中,该吸能装置基本不起作用。
最后结合DF_(8B)型机车,分别建立了考虑转向架结构和考虑转向架质量的DF_(8B)型机车以10m/s和15m/s速度正面碰撞刚性墙的1/2和1/4仿真模型,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四种情况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转向架实际结构的机车碰撞刚性墙1/2有限元模型,更为准确的模拟了机车的正面碰撞过程。
|
|
|
|
1 |
万龙;马吉胜;郝大海;宫鹏涵;;某型军用履带车辆行驶强化试验仿真技术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2 |
高晖,李光耀,钟志华,张维刚;汽车碰撞计算机仿真中的子循环法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
3 |
唐永宁;杜娟;;斗轮机1/(cosφ)平台回转调速系统仿真试验[J];电气传动;1986年05期 |
4 |
何利铨;;感应发电机投切电网时过渡特性的计算机仿真[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5 |
王福山,钱祥生,许福玲,李维嘉;装载机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J];工程机械;1990年05期 |
6 |
荆便顺;王晓燕;;高速公路交通的稳态模型与计算机仿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7 |
郭可忠;尚菊明;谭茀娃;金如麟;;PWM供电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1991年03期 |
8 |
王福山;钱祥生;许福玲;李维嘉;;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WLHYS[J];建筑机械;1992年09期 |
9 |
陈殿华;商桂芝;;曲面加工微机仿真及误差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1993年03期 |
10 |
毋笃强
,杨福缘;模拟与仿真技术在自行高炮研制中的应用[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1996年01期 |
11 |
童梅;;经济型电流源逆变器主电路的计算机仿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1996年01期 |
12 |
张青;邹云屏;陈坚;;ABM功能—使PSPICE更强大[J];电气自动化;1996年04期 |
13 |
王景村,王云宝;流水线之计算机仿真研究[J];机电设备;1998年02期 |
14 |
李建明,毛保全,赵福全;坦克火炮的外弹道特性仿真[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3年S1期 |
15 |
桂武鸣;刘子建;刘连根;冯江华;;电压型四象限变流器的数值仿真[J];电气自动化;2003年02期 |
16 |
潘家华,赵晓明,赵国伟,邵华;正交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17 |
范植坚,王岗罡,贾建利;电解加工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J];电加工与模具;2005年05期 |
18 |
茆美琴,苏建徽,张国荣,杜雪芳,刘翔;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
19 |
朱士加;李琳;颜湘武;;应用于变电站接地测量系统的脉冲电源的设计与仿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20 |
曹立波;张冠军;杨济匡;危海烟;;行人膝关节损伤的计算机仿真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