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单元法及其面向对象程序实施
【摘要】:与有限元法相比,无单元法由于只需节点不需单元而在诸如结构大变形、断裂、裂纹扩展等工程问题的计算分析中具有很多优点,进一步完善无单元法理论,并研究出一套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易于程序修改和扩充的方法,以便编制包含各种无单元法(或无单元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计算力学软件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总结了无单元法的有关理论和该方法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面向对象无单元法程序设计体系。在认真回顾与总结各种无单元法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本文完成了如下工作:
Ⅰ.对几种常见的无单元近似方法如光滑粒子法(SPH)、无单元迦辽金法(EFGM)、再生核点法(RKPM)、滑动最小二乘(MLS)法、单位分解(PU)法等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其相应的列式方法、完备性、一致收敛性及应用情况;研究了它们的共性和特性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为进行面向对象无单元法类定义,并为建立相应的类库建立了理论上的依据。
Ⅱ.对场函数及其导数不连续近似的处理方法如可视性法则、衍射法则和透射法则进行了总结;对无单元法中各种本质边界条件施加方法进行了总结,对罚函数法、Lagrange乘子法、边界奇异核函数法、边界转换法、无单元与有限元耦合法等方法以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为进行面向对象无单元法程序设计时边界条件施加类的定义建立基础;对无单元近似的数值离散方法、核函数紧支半径计算方法、数值积分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核函数紧支半径计算的一种新算法,这种新算法可以改进节点随机分布时无单元法的计算效果。
Ⅲ.对小波理论中再生核、再生方程等与无单元法有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对小波理论在无单元法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多尺度再生核点法中的应用以及列式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为进行面向对象无单元法程序设计时小波函数类的定义建立了基础;并在结构动力问题计算中采用小波函数作为核函数;
Ⅳ.基于变分原理,采用边界转换法施加本质边界条件,对弹性力学静力问题和结构动力问题进行了无单元法列式;将无单元法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压电陶瓷非线性断裂这一包含多物理场问题的分析中,进行了该问题分析的
|
|
|
|
1 |
周瑞忠,周小平,缪圆冰;小波基无单元法及其工程应用[J];工程力学;2003年06期 |
2 |
邹振祝,陈建;无单元法在孔洞应力集中问题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3 |
周小平;对进一步发展无单元法的几点设想[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4 |
唐少武,冯振兴;关于无单元法的若干注记[J];力学进展;2003年04期 |
5 |
范存祥,孟闻远,安新正;无单元方法中一种新形函数的构造[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6 |
张伟星,庞辉;无单元法计算钢筋混凝土筏板[J];计算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
7 |
张振南,卢爱红,茅献彪;无单元法在薄板弯曲问题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8 |
胡云进,周维垣,寇晓东;三维无单元法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
9 |
龙述尧,陈莘莘;关于无单元法中的插值基函数选取的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0 |
王国庆;无单元法与有限元耦合的研究进展[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11 |
陈莘莘,李庆华;用无单元法求解稳态热传导问题[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12 |
张伟星,庞辉;无单元法分析弹性地基板[J];力学与实践;2000年03期 |
13 |
秦雅菲,张伟星;无单元法分析薄板自由振动问题[J];力学与实践;2003年05期 |
14 |
庞辉,张伟星;无单元法解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5 |
葛锦宏,李广信,介玉新;无单元法在有自由面渗流计算中的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2期 |
16 |
胡云进,周维垣,林鹏;无单元法在三维断裂力学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
17 |
孟春光,张伟星;无单元法在薄板稳定问题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04年02期 |
18 |
陈虹,林建华;用无单元法求解河道水流运动方程[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
19 |
白泽刚,杨元明;一种新型核函数下的无单元法及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20 |
马泽玲,刘学文,王燕昌;无单元法应用于节理岩体[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