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

林玉森  
【摘要】: 高速铁路的特点是速度快、安全性和舒适性都比较高,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速铁路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例如秦沈客运专线已经通车,武广、石太等客运专线正在修建,京沪高速铁路也将进行建设。高速铁路的修建使车桥系统的研究更加重要。同时,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由于列车的速度快和桥梁的长度比较长使列车在桥上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研究地震下车桥耦合振动成为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车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和桥梁的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了系统的耦合振动方程。轮轨接触考虑了弹性接触模型(车辆31个自由度)和密贴接触模型(车辆23个自由度)。其中31个自由度考虑了车体和前、后转向架的横移、侧滚、摇头、沉浮、点头5个自由度,每个轮对考虑横移、侧滚、摇头、沉浮4个自由度;23个自由度考虑了车体和前、后转向架的横移、侧滚、摇头、沉浮、点头5个自由度,每个轮对考虑横移、摇头2个自由度。在本文推导的前述两种接触形式的振动方程中,轨道不平顺以外部激励的形式输入。 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车桥系统的计算分析程序,该程序能处理简支梁、连续梁、斜拉桥的车桥振动问题。轮轨接触采用赫兹非线性理论求解竖向轮轨力,用Kalker理论求解轮轨的蠕滑力,这个方法可以考虑轮轨瞬间脱离的情况。采用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比较的方法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同时比较了弹性接触和密贴接触模型的不同以及适用情况。指出计算桥梁的动力响应时两种轮轨接触模型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计算车辆的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竖向加速度时二者差别比较大。通过比较分析对两种模型的适用情况有了清楚的认识。 以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轮轨接触力、脱轨系数为管理标准,对轨道不平顺激励下桥上列车的安全性及旅客舒适性进行研究。分别对不平顺的波长和波深以及列车的走行速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短波长不平顺对车辆的安全性影响显著,而长波长不平顺对旅客的舒适性影响显著的结论。 建立了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的分析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程序中能考虑地震和车辆同时作用下系统的响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条地震波进行研究。对地震作用下和没有地震作用下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地震作用下的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都明显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会大大降低。因此,车桥系统研究中应该考虑地震的作用。 另外,分析了地震波的强度、地震波的频率、列车速度、桥墩的高度等参数对车桥系统的影响。分析认为不同的地震波对车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差别比较大,对于实际的桥梁应该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地震波。对于同一个地震波而言,地震波的强度越高桥梁和车辆的动力响应越大。而地震波的频率越高桥梁和车辆的响应越低。通过比较分析,对地震作用下各参数的影响规律有了清楚的认识。 最后探讨了地震下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限界图。根据上面的研究方法,依据车辆运行的评判标准,用相应的一类、二类、三类土的地震波,得出了各地震波的地震波强度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安全限界图。此方法可以作为具体工程设计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孔德政;石玉成;梁庆国;卢育霞;;地震作用下不同类型夯土长城的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J];地震研究;2018年02期
2 郭丽丽;徐则民;刘文连;;地震作用下尾矿库振动台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09期
3 杜宪亭;乔宏;夏禾;王少钦;李啸;;地震作用下结构拟静力分量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6年16期
4 韩艳;夏禾;;地震作用下列车过桥安全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7期
5 苑宏宇;叶继红;沈世钊;单建;;单层球面网壳的最不利地震作用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6 杨勋;王欢欢;金先龙;;地震作用下隧道-列车系统动力响应及安全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6年12期
7 姚激;袁志敏;张炳权;张庆;黄坤;;某教学楼结构地震作用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6年12期
8 宋波;张尊科;朱宏博;秦晓艳;;地震作用下塔顶重载对吸收塔动力响应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9 丁永刚;骆倩;许启铿;李学森;刘强;周志耀;;地震作用下柱承式筒仓仓壁侧压力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21年03期
10 马国洋;郭振凯;;某水电站进水塔地震作用下鞭梢效应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21年01期
11 肖衍;袁宝远;程岩;;地震作用下滑坡动力响应及稳定性模拟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9年04期
12 谭慧明;焦志斌;梅涛涛;;地震作用下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动力响应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5年02期
13 高少波;李文君;张德成;卢挺;;设防地震作用下对房屋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J];四川建筑;2016年04期
14 林玉森,信丽华,杨丛娟,邹振祝;轨道不平顺激励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动力响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年03期
15 陈江辉;杨静;姜兵;;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整体倒塌评估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年46期
16 李剑;陈岱林;;地震作用最大方向的确定[J];建筑科学;2005年06期
17 徐建平,谢伟平,白冰;随机地震作用下土坡的永久变形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18 李明惠;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考虑扭转影响的计算[J];机械设计;1995年12期
19 邹安宇;;何时计算双向地震作用?[J];钢结构(中英文);202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结;周英杰;王艺旋;萧骞;;地震作用下(40+72+40)m大跨铁路桥梁-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研究[A];2020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0年
2 李宗洋;田政;陈帅杰;;某六层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3 赵立财;黄勇;徐亮;;地震作用下带有PHC桩基的建筑动力特性研究[A];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4 穆倩;;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有限元计算分析[A];2020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0年
5 生安香;张其硕;马成相;郑国栋;;结构高度与临近建筑间距对地下结构地震作用的影响研究[A];第2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II册)[C];2020年
6 余文正;陶忠;张敏;樊艳云;;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倒塌数值模拟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7 赵成刚;尹之潜;;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地震作用与其它荷载的组合计算[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8 李玉占;李永梅;;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吴波;欧进萍;;在多次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累积损伤初探[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戴红;赵鸿铁;;型钢混凝土框架地震作用下的变形[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11 洪海春;徐卫亚;;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2 戴秋云;;在地震作用下核电站结构可靠性评价[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13 杨成;高夕良;李力;赵世春;张光辉;李英民;;大型火车站台结构的地震作用下扭转不规则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14 邵华;徐国彬;高日;;张拉整体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5 张文芳;;结构体系地震作用下振型评价参数的理论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6 邱国志;韩圣章;;房屋增层合理层数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17 王海龙;申向东;;地震作用下重力坝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18 胡盈辉;庄茁;由小川;;大型储液罐在地震作用下的附加质量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9 蔡新;李益;吴威;叶松;;地震作用下堤防风险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0 黄斌;郝良玉;郭文豪;操子晨;;随机地震作用下单自由度线性体系的能量法分析[A];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上)[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玉森;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杜宪亭;强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桥梁空间动力效应及列车运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志超;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和地震响应的随机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健;铁路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及其对周边建筑的环境振动[D];天津大学;2006年
5 姜庆安;基于平滑滤波的高精度惯性测量与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6 陈代海;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及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乔宏;地震作用下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8 李克勤;关于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马利衡;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振动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黄潇;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的碰撞反应及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1 刘德军;风—列车—线路—桥梁系统耦合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2 王玉晶;考虑风屏障遮风作用和列车风效应的车桥系统振动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13 纪彤洲;多元地震波信息的构造和储层响应及在油田勘探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14 柏晓东;风浪流数值模拟与风-浪联合作用下桥塔动力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5 张春丽;移动荷载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地基动力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16 赵艳;风机结构振动监测及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17 郭贝贝;高速铁路布局的经济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
18 李向国;高速铁路线路参数分析及其行车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9 韩雪;舰船地震波信号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年
20 赵庆国;高速铁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坤;城市高架桥简支梁在地震作用下轨道列车响应及运行的安全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罗晓媛;地震作用下矮塔斜拉桥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余鹏程;地震作用下场地—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董延龙;地震作用下高铁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波;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周晓慧;基于ANSYS的钢框架结构地震作用分析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7 张海鹏;地震作用提高后暨有高层住宅抗震性能及对策[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8 贾信志;地震作用提高后暨有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对策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9 李博文;地震作用提高后暨有钢结构抗震性能及对策[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10 辛丽婷;预制叠合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11 段佳宏;近场地震作用下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减震耗能性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9年
12 苏德斌;地震作用下边坡锚固系统的动力响应及失效机理[D];福州大学;2018年
13 张强;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横向变形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14 胡川川;地震作用下铁道车辆桥上脱轨概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15 郑晓彤;地震作用下钢筋砼框架倒塌过程模拟与框架柱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9年
16 时轶磊;地震作用下框架锚杆加固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17 高蒙;地震作用下某大型设备—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18 戴凯杰;地震作用下高铁连续梁桥车辆运行预警指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19 王欣;桥梁高墩地震作用响应效果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20 曹青;地震作用下钢网壳—混凝土框架结构响应特性与柱承载力可靠度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喻思娈;“中国尊”用上的高科技[N];人民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尽快开工建设长治至邯郸至聊城高速铁路[N];长治日报;2021年
3 本报记者 康传义 苏嵘 陈艳;高速铁路是发展方向[N];陕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亚琼 秦涛;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开通运营[N];人民铁道;2019年
5 记者 李冬明;昌景黄高速铁路(江西段)开工建设[N];江西日报;2018年
6 记者 梁现瑞;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可研报告获批[N];四川日报;2019年
7 记者 柴胜松 吴天祥;安徽省合马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N];马鞍山日报;2019年
8 记者 王君宝;我国最东端高速铁路牡佳客专重要下穿工程顺利贯通[N];经济参考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杨频萍;翟婉明院士:让中国轨道交通引领世界[N];新华日报;2019年
10 记者 黄顺;就加快淮宿蚌高速铁路前期工作进行对接[N];淮北日报;2019年
11 本报通讯员 颜乐;打造高速铁路“智能轨道”[N];人民铁道;2019年
12 本报记者 张毅;高速铁路 便捷你我[N];山西日报;2019年
13 记者 马丹丹 通讯员 李溢春;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开通运营[N];首都建设报;2017年
14 记者 连锦添 张庆波;一地两检合宪合法 高速铁路利港便民[N];人民日报;2017年
15 记者 隋胜伟;建议规划新建广中珠高速铁路[N];中山日报;2018年
1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我国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青年报;2018年
1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伟;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全线贯通[N];中国青年报;2016年
18 记者 王雪威 通讯员 郭志明;张大高速铁路可研报告获批[N];河北日报;2015年
19 通讯员 罗忠竖 记者 王昌尧;我国首条高海拔高速铁路全线铺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20 记者 刘静 实习生 许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通运营[N];工人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