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TP的动态物体三维面形测量系统的研究
【摘要】:
光学三维面形测量方法,以其非接触、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易于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自动化测量等优势而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在众多的主动三维传感技术中,傅立叶变换轮廓术(Fourier Transform Profilometry,简称FTP)使得物体动态过程的测量变得可能,因为它只需要一帧参考条纹图和一帧变形条纹图就能将物体的三维形貌恢复出来。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信号的频谱特性来恢复被测物体的面形。
在工业生产流水线上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冲压板几何形状检测、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汽车制导中障碍检测、运动力学等方面,都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三维面形的测量。因此动态过程的三维面形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三维面形测量技术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现状,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几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主动式光学三维传感方法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其优缺点。文中重点介绍了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于FTP的动态过程三维面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几种三维相位场的计算方法和三维截断相位场展开方法的详细推导过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本文还就光学三维面形测量中的难点问题—相位展开,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其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到算法的具体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针对实测对象,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测量技术方案,选择了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对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
|
|
|
1 |
肖焱山;苏显渝;张启灿;朱清溢;;动态过程中破裂表面的三维重建[J];激光技术;2006年03期 |
2 |
代红军,苏显渝,邹小平;数字散斑相关三维面形测量的局部搜索快速算法[J];光电子.激光;2002年04期 |
3 |
苗军,苏显渝;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空间同步检测轮廓术[J];光电工程;2000年03期 |
4 |
徐利华;;动态三维面形测量研究[J];学术动态;2008年01期 |
5 |
赵文杰,陈文静,陈锋,苏显渝;基于FTP的动态相位展开方法的研究[J];激光杂志;2004年06期 |
6 |
吕晓旭,钟丽云,黄守江,李川,杨齐民,佘灿麟;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单步相移三维物体面形测量的新方法[J];激光杂志;2001年05期 |
7 |
付艳华;陈文静;苏显渝;;窗口傅里叶变换的三维面形测量[J];激光杂志;2006年01期 |
8 |
田丰,陈文艺,周剑,赵宏,谭玉山;采用新投影技术的三维轮廓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6年05期 |
9 |
唐燕;陈文静;张强;苏显渝;向立群;;神经网络获取三维面形研究[J];光电工程;2007年12期 |
10 |
梁猛,方强;具有等腰三角形齿结构的线性结构光编码的三维面形测量技术[J];光学学报;2000年10期 |
11 |
吕晓旭,钟丽云,黄守江,李川,杨齐民,佘灿麟;全息相移技术用于物体的三维面形测量[J];激光技术;2002年01期 |
12 |
赵文杰,张启灿,苏显渝,曹益平,向立群,陈文静;气球快速泄气过程动态面形测量方法[J];光电工程;2004年05期 |
13 |
苏显渝;张冠申;陈泽先;郭履容;;鞋楦三维面形光电自动测量系统[J];光电工程;1989年06期 |
14 |
代红军,苏显渝;数字散斑时间序列相关三维面形测量方法[J];光学学报;2001年10期 |
15 |
郑素珍;陈文静;苏显渝;;三维面形测量中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的对比研究[J];激光杂志;2006年01期 |
16 |
唐燕;陈文静;;应用神经网络的复杂物体三维测量[J];光学学报;2007年08期 |
17 |
边心田;程菊;苏显渝;陈文静;;双摄像机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的数据融合[J];激光杂志;2011年04期 |
18 |
代红军,苏显渝;数字散斑时间序列相关三维面形测量中提高精度的方法[J];激光杂志;2001年01期 |
19 |
郑素珍;陈文静;苏显渝;;基于复Morlet小波的相位分析[J];光电工程;2007年04期 |
20 |
吴展;蔡萍;;一种改进的动态过程测量数据预处理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