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MgB_2超导块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简单金属化合物MgB_2自2001年超导电性被发现至今,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其组织结构、超导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的广泛兴趣。它具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_c=39K)、大的相干长度(5-6nm)、较高的上临界场、没有晶界弱连接、晶体结构简单、原料成本低廉和成材容易等一系列的优点,是目前被认为最有可能首先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超导材料。
本论文首先利用一种新的Mg扩散方法在常压下成功制备出致密的MgB_2超导块材及对其超导性能及磁通钉扎进行了研究,然后表征了不同Mg/B化学计量比对MgB_2超导体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及超导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纳米Pr_6O_(11)掺杂的MgB_2块材,并详细研究了掺杂后对MgB_2超导体样品的超导电性及磁通钉扎性能的影响。论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简要归纳如下:
第一章首先主要介绍了超导体的发现及发展历史、两大基本性质;然后重点论述了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几个重要特征参数、钉扎力和钉扎中心;最后简单叙述了超导体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先简述了MgB_2超导体的发现及其物理化学特点;然后重点综述了MgB_2超导体的晶体结构、性能特点及研究现状,再对MgB_2超导体的临界电流密度特性、磁通钉扎性能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最后对MgB_2超导体制备及成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第三章利用一种新的Mg扩散方法,在常压下成功制备出致密的MgB2超导块材,其样品密度最高达1.95g/cm~3。采用XRD、SEM对样品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及其相成分进行分析,利用MPMS超导量子磁强计测量样品磁矩随温度的变化曲线(M-T)和磁滞回线(M-H)。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到900℃保温24h后炉冷,所得到的样品性能最佳。该样品在50Oe的外场下,超导转变温度(T_c)为38.1K,转变宽度仅0.9K;10K,20K自场下临界电流密度(J_c)值分别达0.53,0.37 MA/cm~2。此外,通过添加少量纳米Pr_6O_(11)或者石墨,都能使MgB_2的实用化性能得到显著改进。
第四章采用固相反应法在常压下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g/B化学计量比的Mg_xB_2(x=0.90,0.95,1.0,1.05,1.10)超导块材,并分别通过XRD,SEM和MPMS对MgB_2超导体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和超导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名义组分为Mg_(0.95)B_2的样品临界电流密度J_c性能最好。由于Mg的不足,抑制了晶粒生长,同时也使得MgB_2内部Mg缺位、ΔT_c、FWHM、H_(c2)和H_(irr)的明显增加,显著改善了MgB_2的磁通钉扎性能。
第五章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纳米Pr_6O_(11)掺杂的MgB_2超导块材,掺杂量分别为0,1,3,5,10wt.%。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着Pr_6O_(11)掺杂量的增加,MgB_2的晶格常数也逐渐增大,也就是说Pr原子部分替代了MgB_2晶格中的Mg原子。磁测量结果显示,Pr_6O_(11)的掺杂对MgB_2的超导转变温度(T_c)有很小的抑制。在低含量Pr_6O_(11)掺杂(1wt.%)时,MgB_2的临界电流密度(J_c)和不可逆场(H_(irr))均有明显的提高,但进一步提高Pr_6O_(11)的掺杂量时,会损害MgB_2在高场下的性能,同时也讨论了Pr_6O_(11)掺杂影响MgB_2的T_c和J_c性能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