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峡谷风特性参数及大跨度桁梁桥风致振动研究
【摘要】:
山区峡谷桥梁抗风是当前风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这是一个涉及山区峡谷风特性、桥梁结构及二者相互作用及抗风优化措施的多学科研究课题。虽然国内外在山区桥梁抗风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是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实测气象资料严重不足,山区峡谷风特性研究肤浅,峡谷桥梁抗风设计优化措施欠缺。本文以位于山区峡谷的贵州坝陵河特大跨度桁架加劲梁悬索桥和新疆果子沟大跨度桁梁斜拉桥为例,系统地对山区峡谷风特性及大跨度桁架加劲梁桥的抗风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坝陵河大桥桥址风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桥位风场分布,通过引入风速放大系数这一无量纲参数,直观的描述考察点风速分量与边界入口风速的关系。通过坝陵河大桥桥址地形风洞试验,对峡谷区地形的紊流风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平均风特性、脉动风特性和山区特殊风现象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山区风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2)针对山区桥梁桥址处缺乏气象实测资料难于准确量化推算山区峡谷桥梁抗风设计风速的状况,本文在研究总结前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虚拟标准气象站”的设立,改进了反距离加权风速插值法,对海拔高度进行了修正,提出包含距离因子“r”和山脉遮挡效应因子“η”的双因子风速内插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个适用于山区桥址峡谷基本风速计算的经验公式,并经过几个算例的验证,是相对准确量化推算山区峡谷桥梁抗风设计风速的实用方法。
(3)介绍了桁梁桥全桥气弹模型的设计原则,并以坝陵河大桥和果子沟大桥为例,建立了全桥仿真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本文在明石海峡大桥气弹模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V”型弹簧加以改进,首次提出了利用“U”型弹簧连接桁架加劲梁段来模拟主梁刚度,并通过模态试验证明了该方法是一种适合于大跨度桁梁桥的全桥气弹模型设计方法。探讨了“U”型弹簧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各个参数的变化对主梁刚度的影响。
(4)回顾了颤振的分析理论,并编制了三维颤振分析的状态空间法的计算程序,对坝陵河大桥进行了颤振稳定性分析。对坝陵河大跨径桁架加劲梁悬索桥进行了气动优化措施的风洞试验研究,首次应用气动翼板于实际桥梁。分析了各种气动措施对颤振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桥面板中央开槽和气动翼板组合这一最优方案,通过考察节段模型系统扭转总阻尼随风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气动翼板抑制颤振机理分析。
(5)进行了桁梁桥气动导纳函数的试验研究,介绍了识别气动导纳函数的试验原理和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做了三种气动导纳、不同攻角、不同风速的对比分析,然后计算得到其气动导纳函数,最后,结合数值拟合技术,提出桁架结构断面气动导纳函数的经验拟合公式,以坝陵河大桥和果子沟大桥为实例进行抖振频域分析,验证试验得到的桁架断面气动导纳,表明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是可靠与合理的。将基于本文气动导纳的抖振响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气动导纳的抖振响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文识别的桁梁气动导纳方法和拟合公式的有效性。
|
|
|
|
1 |
秦仙蓉,顾明;桥梁结构气动导纳识别的随机子空间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2 |
诸葛萍;卢彭真;;现行规范桥梁气动导纳理论局限性的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3 |
蒋永林,强士中,廖海黎;薄板结构气动导纳试验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1年04期 |
4 |
蒋永林,廖海黎,强士中;关于桥梁结构的气动导纳[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5 |
靳欣华,项海帆,陈艾荣;平板气动导纳识别理论及测量[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
6 |
陈菲
,孙世基;应用调谐质量阻尼器抑制岸桥风致振动的研究[J];港口装卸;2002年02期 |
7 |
张俊;;浅析风作用下桥梁的动态特性[J];科学之友(B版);2006年08期 |
8 |
赵润元;;斜拉渡槽风致振动风洞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1987年02期 |
9 |
余岭;九江长江大桥三大拱吊杆风致振动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5年03期 |
10 |
顾明;陆海峰;;膜结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研究进展[J];振动与冲击;2006年03期 |
11 |
阎彤野;金虎;;大跨度桥梁风振响应问题的研究[J];市政技术;2006年06期 |
12 |
陈龙;蔡晓红;郭陆山;刘秀芬;李巍;;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振动问题[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3 |
程兆君;;浅谈桥梁抗风设计[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年04期 |
14 |
刘维青;陈霄潇;;高层抗风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3期 |
15 |
王雄江;顾明;秦仙蓉;;基于气动参数之间关系的桥梁断面气动导纳识别[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9年06期 |
16 |
陈剑;杨星波;;浅议缆索体系桥梁结构风致响应的控制措施[J];甘肃科技;2010年24期 |
17 |
武秀根;郑百林;刘曙光;贺鹏飞;;大型冷却塔的风致振动响应数值分析[J];力学季刊;2011年01期 |
18 |
陈溶,薛松涛,秦岭;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的响应计算[J];振动与冲击;1999年02期 |
19 |
郭惠勇;李正良;;大跨越高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振动的研究与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20 |
陈斌;葛耀君;项海帆;;非流线型截面气动导纳识别的零点分离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