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
拉萨是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积淀给予人们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现代文明的飞速扩张,今天的拉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致使原先的传统生活环境在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民间艺人谋生的场所在变小,传统习俗的传承空间在消失。传承人在减少,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淡薄,许多原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习俗等逐渐退出社会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命题。本文综合运用民俗学、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学、文化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成果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分析和研究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背景、特点、遗产生存状态、遗产的价值基础上,针对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出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两个层面,探讨其保护的方法和所采取的措施。为恢复城市记忆和传承和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做了一个研究尝试。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界定相关研究概念及指导研究所用的理论;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作以简明的介绍。
2、从拉萨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宗教沿革和对外交往等要素分析和探讨了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背景。为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及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3、根据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构成类型和地理分布,为研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4、根据理论指导,针对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遗产生存状况,分别以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文化空间两个层面,探讨了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及其相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