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库区马铃岩滑坡体稳定性研究
【摘要】:
汶川“5.12”大地震不仅在地震影响区内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而且在整个核心区内形成了104处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库区内边坡变形破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唐家山-漩坪乡段变形破坏强烈,唐家山堰塞湖库区内马岭岩滑坡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唐家山堰塞湖综合整治的可行性及可利用性。
马铃岩滑坡位于唐家山堰塞湖内上游约4km的通口河左岸,在堰塞湖抢险过程中备受关注。本论文作者收集了马铃岩滑坡大量的基础资料,已经对滑坡体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了相应的数据。这其中包括:滑坡体基本地貌特征调查;滑坡体坡体结构特征的调查;滑坡体及其周边的水文地质勘查;滑坡体规模及其特征调查。结合国内外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解析与评价等一系列方法,系统的对马铃岩滑坡体进行稳定性研究。根据马铃岩滑坡剖面上的地貌特征,可把滑坡分为三期,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分别对三期滑坡在天然状态、天然加地震、暴雨状态、暴雨加地震等一般工况下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以及采用geo-slope数值模拟方法对三期滑坡在天然状态及地震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本论文对马铃岩滑坡体的成因和稳定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其“汶川”地震后的稳定性做以全面的分析,为其稳定性计算、数值模拟提供一定的方法。
在对滑坡基本地质条件和地震前、后变形破坏迹象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震后、尤其是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后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工况下震后滑坡整体稳定,只是靠上游侧前缘受地震、堰塞湖蓄水及泄水水位骤降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部失稳,马铃岩滑坡不会对下游唐家山堰塞坝溃坝以及未来堰塞湖综合治理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就马铃岩及地震重灾区其他古滑坡体而言,地震对大型古滑坡复活主要受控于其地形坡度及微地貌特征,地形坡度40°以上以及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是古滑坡整体或局部容易被地震触发失稳的充分条件,并非所有的古滑坡体均会被地震诱发而整体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