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岭隧道渗流场与地应力场的耦合作用研究
【摘要】:
渗流场与地应力场的耦合理论是最近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促进科技进步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裂隙岩体渗流的特点,裂隙岩体渗流场和地应力场的相互作用;然后阐述了裂隙岩体的耦合分析方法。
大相岭隧道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区内断层、裂隙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渗流场及应力场条件复杂。因此针对大相岭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通过系统分析整理隧址区各类钻孔、水文等相关资料,得出了隧址区岩体渗流特点、地应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渗透系数及储水系数。数值模拟了隧址区隧道开挖引起渗流场与地应力场耦合的范围及应力重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获得其导致渗流场的重分布、引发耦合作用的现象。
同时模拟了考虑断层影响,在耦合与非耦合时的开挖情况,在耦合情况下,应力重分布较非耦合不一样,应变规模比非耦合情况下增加9%-32.8%,说明了考虑耦合作用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很大影响。
最后模拟了考虑耦合情况下空洞开挖时围岩的破坏模式。开挖后空洞的应力集中比隧道区的现象更明显。空洞岩体塌方失稳后,塌方的岩体挤压空洞内的水体使水压力骤增,动静水压力与应力重分布后的围岩作用,经过耦合作用后隧道围岩失稳,产生涌水塌方现象。
|
|
|
|
1 |
朱士江;杨永恒;孙爱华;;尾矿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的数值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2 |
姚燕雅;陈国兴;;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基坑三维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
3 |
王强;鲁炳强;王水平;周文厚;肖金生;;尾矿坝渗流-应力耦合场的有限元分析[J];现代矿业;2010年03期 |
4 |
王勇;胡勇;范卫琴;;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1期 |
5 |
邓祥辉;;等效连续岩体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6 |
苗丽;郭雪莽;王复明;;基于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土坝稳定性分析[J];人民黄河;2007年09期 |
7 |
周本诚;王力;;1976年松潘地震地应力异常特征分析及资料评价[J];四川地震;1989年04期 |
8 |
陈庆宣;;探索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途径[J];第四纪研究;1992年04期 |
9 |
贾立宏,蔡美峰,于波;地应力场灰色模拟方法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10 |
苏生瑞,朱合华,王士天,STEPHANSSON Ove;断裂物理力学性质对其附近地应力场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11 |
戚蓝,崔溦,熊开智,黄晓东;灰色理论在地应力场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
12 |
王如宾;柴军瑞;;非连续裂隙岩体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J];工程勘察;2006年06期 |
13 |
李金锁,彭华,崔巍,马秀敏,杨绍喜,廖建设;云南西北部铁路隧道地应力测试及工程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
14 |
纪宏博;侯冰;楼一珊;;断层区域地应力场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
15 |
顾冲时,苏怀智,周红;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型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3期 |
16 |
李宗坤;陈丽刚;韩立炜;;基于ABAQUS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1年02期 |
17 |
李攀峰,张倬元,王银梅;某深切峡谷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8 |
郑志军;张金彪;王文娟;;利用岩石声发射效应测定海孜煤矿地应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02期 |
19 |
蔡美峰;彭华;乔兰;马秀敏;;万福煤矿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
20 |
梁瑶;赵刚;杨涛;;考虑侵蚀下切作用的深切河谷岩体地应力场回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