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相岭隧道渗流场与地应力场的耦合作用研究

黄水亮  
【摘要】: 渗流场与地应力场的耦合理论是最近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促进科技进步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裂隙岩体渗流的特点,裂隙岩体渗流场和地应力场的相互作用;然后阐述了裂隙岩体的耦合分析方法。 大相岭隧道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区内断层、裂隙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渗流场及应力场条件复杂。因此针对大相岭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通过系统分析整理隧址区各类钻孔、水文等相关资料,得出了隧址区岩体渗流特点、地应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渗透系数及储水系数。数值模拟了隧址区隧道开挖引起渗流场与地应力场耦合的范围及应力重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获得其导致渗流场的重分布、引发耦合作用的现象。 同时模拟了考虑断层影响,在耦合与非耦合时的开挖情况,在耦合情况下,应力重分布较非耦合不一样,应变规模比非耦合情况下增加9%-32.8%,说明了考虑耦合作用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很大影响。 最后模拟了考虑耦合情况下空洞开挖时围岩的破坏模式。开挖后空洞的应力集中比隧道区的现象更明显。空洞岩体塌方失稳后,塌方的岩体挤压空洞内的水体使水压力骤增,动静水压力与应力重分布后的围岩作用,经过耦合作用后隧道围岩失稳,产生涌水塌方现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士江;杨永恒;孙爱华;;尾矿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的数值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姚燕雅;陈国兴;;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基坑三维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王强;鲁炳强;王水平;周文厚;肖金生;;尾矿坝渗流-应力耦合场的有限元分析[J];现代矿业;2010年03期
4 王勇;胡勇;范卫琴;;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1期
5 邓祥辉;;等效连续岩体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苗丽;郭雪莽;王复明;;基于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土坝稳定性分析[J];人民黄河;2007年09期
7 周本诚;王力;;1976年松潘地震地应力异常特征分析及资料评价[J];四川地震;1989年04期
8 陈庆宣;;探索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途径[J];第四纪研究;1992年04期
9 贾立宏,蔡美峰,于波;地应力场灰色模拟方法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10 苏生瑞,朱合华,王士天,STEPHANSSON Ove;断裂物理力学性质对其附近地应力场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1 戚蓝,崔溦,熊开智,黄晓东;灰色理论在地应力场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12 王如宾;柴军瑞;;非连续裂隙岩体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J];工程勘察;2006年06期
13 李金锁,彭华,崔巍,马秀敏,杨绍喜,廖建设;云南西北部铁路隧道地应力测试及工程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14 纪宏博;侯冰;楼一珊;;断层区域地应力场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15 顾冲时,苏怀智,周红;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型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3期
16 李宗坤;陈丽刚;韩立炜;;基于ABAQUS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1年02期
17 李攀峰,张倬元,王银梅;某深切峡谷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8 郑志军;张金彪;王文娟;;利用岩石声发射效应测定海孜煤矿地应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02期
19 蔡美峰;彭华;乔兰;马秀敏;;万福煤矿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20 梁瑶;赵刚;杨涛;;考虑侵蚀下切作用的深切河谷岩体地应力场回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饶龙;丁德馨;张志军;;裂隙岩体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三维模型[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燕雅;陈国兴;;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深基坑的三维数值分析[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杰;黄理兴;杨春和;;从现场声波测试结果分析地应力的一种途径[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赵子荣;刘艳清;;大地应力地区巷道围岩压力的试验研究[A];地应立场测试及其应用论文集[C];1991年
6 刘世明;杨兆文;;天荒坪地应力场回归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丁原辰;沈政亮;葛增军;;水泥砂浆的残余应力测量[A];地应立场测试及其应用论文集[C];1991年
8 丁文境;;强震前闭锁段附近的断层错距和地应力场[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9 张绪平;余跃庆;;空间机器人关节柔性与杆柔性的耦合特性[A];第十一届全国机构学年会暨首届青年机构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陶求华;;超市室内设计参数对空调、制冷陈列柜综合能耗的影响[A];2006福建省冷藏技术研讨会论文资料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勇强;冲击滑动耦合作用下高速轴承与密封材料磨损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娟;金川二矿区地下采场和采准工程力学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荣冠;岩土介质非饱和渗流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勇泉;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及其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伟;渗流场及其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和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6 李欣;渗流场反演计算及在水库渗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邵珊珊;力及力—电耦合作用下微结构中扩散、应力和变形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边祖光;功能梯度材料板壳结构的耦合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孙德帅;声场与射流耦合作用下燃煤可吸入颗粒团聚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水亮;大相岭隧道渗流场与地应力场的耦合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叶肖伟;电场、渗流场和浓度场耦合作用下污染物在粘土中的迁移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兰云;环件冷辗扩过程材料参数与芯辊进给速度的耦合作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李刚;宏观经济稳定视角的外汇储备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孙芳锦;张拉索膜结构的风致动力效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6 夏正春;张拉膜结构的初始找形及风致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龚红胜;小江活动断裂带昆明段与地质灾害的耦合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于峰;杆式结构风荷载计算及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东;斜拉桥拉索的参数振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杜薇;冻融与荷载耦合作用下路面水泥混凝土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史文婕;宿彦京:腐蚀每年损失我国5000亿[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 CAD研究所 孙玲玲 彭嵘;信号完整性对EDA工具的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万敏;城市广场的价值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叶凯;“提前1—4天预警地震有可能”[N];东方早报;2008年
5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宫必宁;要重视震后研究[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陕西 杨应泉;尼思得NSD-2CH600充电器剖析[N];电子报;2006年
7 刘冠国;交通部专题研究跨江海大型桥梁耐久性[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陈江;物流网络复杂性研究成果优秀[N];科技日报;2006年
9 陈柯陈志;我省首座无坝水库具推广价值[N];贵州日报;2007年
10 吴长锋;我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的量子隐形传态[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