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注入电子枪低频振荡分析及Ka波段回旋行波管研究
【摘要】:回旋管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毫米波器件,具有高平均功率、高脉冲功率等特点,它在毫米波雷达、通信及电子对抗、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加热、工业加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应用前景。回旋管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为电子枪和高频互作用结构。在本文中,对这两大主要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数值计算与实验工作。
对电子枪的研究着眼于磁控注入电子枪,其提供的回旋电子注质量是回旋管获得高性能的关键。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衡量电子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于其速度离散量的大小,速度离散量愈大,注-波互作用效率越低。所以有效降低电子注的速度离散,是回旋管磁控注入电子枪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导致电子枪速度离散的原因很多,在这方面各个研制回旋管的团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与实验工作。近来年在电子枪区一个新的不稳定性机理在实验中被发现,这是导致回旋管电子注质量降低的一个主要因素:电子枪区的低频振荡现象(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在美国能源部(DOE)的资助下,本人在美国Maryland大学对回旋管磁控注入电子枪中的低频振荡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模拟工作,为低频振荡的抑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建立了磁控注入电子枪中电子在外加静态场中的运动模型。引入势阱概念,导入电子枪区电子的初始速度离散,在静态场中对不同初始速度的电子运动进行了分类分析,把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分为两类:一类为传输电子,一类为束缚电子。传输电子不发生返转,直接进入高频结构;束缚电子由于绝热压缩区磁镜作用发生返转,被束缚在电子枪区,这类电子的出现导致了低频振荡的产生。
2.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空间电荷波概念,在欧拉坐标系中建立了小信号自洽理论。导出了低频振荡小信号色散方程,结合边界条件,给出了低频振荡的复振荡频率的确定方法。对低频振荡传输不稳定性(convective instability)与绝对不稳定性(absolute instability)进行了研究。
3.在小信号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维自洽的PIC模拟程序,此程序能对磁控注入电子枪中的低频振荡现象进行快速准确的模拟,所得结论与MIT的实验结论相吻合。借助此程序对低频振荡的物理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如何抑制低频振荡的产生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并得到了俄罗斯应用物理研究所,所做低频振荡实验的印证。
对于高频系统的研究,本文着眼于现在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回旋行波放大器,并结合本课题组在“十·五”开展的宽频带高功率Ka波段回旋行波管研制工作。将小信号理论分析,非线性数值计算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研究了Ka波段基波回旋行波放大高频系统各项关键技术,给出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主要的数值模拟结果。为高频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并与高频系统结合,研究了输出输入系统,最后给出了的实验结论。
对回旋行波管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推导了自洽小信号理论,分析了回旋行波管自激振荡问题,综合分析小信号理论得出的相应结论,结合制管实际给出了Ka波段介质加载行波管的优化参数选取范围。
2.编制了自洽非线性程序,对回旋行波管的饱和机理进行研究,与小信号结论结合给出了在考虑速度离散,介质加载条件下,回旋行波管稳定工作情况下的优化设计参数。
3.通过场匹配方法,优化设计了输入耦合器,利用模拟软件分析了耦合器中的模式纯度。比较了耦合器各个结构参数对模式纯度的影响,最终设计出了高模式纯度宽频带输入耦合器。
4.对回旋行波管输出渐变段与输出窗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出了与高频结构和收集极匹配很好的输出渐变段。设计出了反射系数只有1%,且吸收功率很低的输出窗。
5.以上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为本各题组回旋行波管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优化设计的工具,使本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了输出峰值功率为160kW、增益为38dB和3dB带宽1.5GHz的Ka波段回旋行波管。
|
|
|
|
1 |
李勤媛;;C波段回旋行波管[J];真空电子技术;1981年Z1期 |
2 |
张宏斌,李宏福,周晓岚;回旋行波管动力学分析及数值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
3 |
薛智浩;刘濮鲲;杜朝海;易红霞;彭伟;;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的模式耦合机制[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
4 |
邓正龙;田为;孙荣棣;;回旋行波管发射机的调制器研制实践[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
5 |
张新仁;刘濮鲲;徐寿喜;;3mm回旋行波管高频窗的设计[J];微波学报;2008年05期 |
6 |
张宏斌,李宏福,周晓岚;开槽圆柱波导回旋行波管高频结构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00年03期 |
7 |
于善夫,徐晓曦,刘盛纲;静电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研究(英文)[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8 |
贾云峰,来国军,刘濮鲲;8mm基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8期 |
9 |
来国军;贾云峰;刘濮鲲;;W波段回旋行波管绝对不稳定性的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2期 |
10 |
钱杰;罗勇;张国立;;TE_(11)回旋返波振荡的起振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20期 |
11 |
李志良;冯进军;王峨锋;刘本田;钱丽军;;回旋管双阳极磁控注入枪的边界元法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5期 |
12 |
徐勇;熊彩东;罗勇;王建勋;鄢然;王晖;;高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宽带输出窗设计[J];微波学报;2011年04期 |
13 |
周霖,陈怀璧,许州,郑曙昕,何小中;MAFIA计算螺旋型回旋行波管色散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7期 |
14 |
贾云峰,来国军,刘濮鲲;Ka波段基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模拟与设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5期 |
15 |
赵青;李宏福;任同;罗勇;;大回旋cusp电子注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4期 |
16 |
杜朝海;刘濮鲲;薛谦忠;徐寿喜;张世昌;;具有高稳定性的超高增益回旋行波管放大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7期 |
17 |
王晖;李宏福;鄢然;罗勇;邓学;;回旋行波管分布式介质加载高频结构研究[J];微波学报;2011年02期 |
18 |
张宏斌,李宏福,喻胜,王华军,黄勇,杨仕文,杜品忠;高次谐波开槽回旋行波放大管自洽非线性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8年02期 |
19 |
杨家栋;宫玉彬;魏彦玉;黄民智;王文祥;;螺旋槽回旋行波管高频特性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2期 |
20 |
孙荣棣;黄军;栾镝;;新型宽带大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发射机[J];现代雷达;200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