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视频编码率失真特性及帧编码复杂度模型研究

田玲  
【摘要】:率失真理论研宄在限定失真的情况下,为了恢复信源符号所必需的信息率。如果信源输出的信息率大于信道的传输能力,就必须对信源进行压缩,但同时要保证压缩所引入的失真不超过预先规定的限度。由于数字视频的信息量巨大,如何有效地存储视频信息以及在有限的带宽下对其进行传输及应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视频图像压缩技术成为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作为视频编码中率失真优化的理论依据,率失真定理被广泛地研宄。本文着重分析了率失真理论和率失真模型的建模方法,刨新性地分析了H.264/Avc码率提案中采用的二次率失真模型误差并提出了新的联合率失真模型。针对帧编码复杂度在率失真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对码率控制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新的I.帧和P.帧编码复杂度模型及相应的帧间和帧内码率控制算法。大量且广泛的实验测试数据表明,新的码率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虚拟缓冲区,精确地达到目标输出比特率,明显地减少不期望的跳帧,在提高视觉质量的同时也保持了视觉质量的平滑稳定。全文的主要的刨新和研宄成果包括: 1.视频编码率失真模型及率失真特性分析,从理论及实验验证方面着重分析了二次率失真模型的误差。包括二次模型误差,MAD正比模型误差及JVT-G012提案中线性跟踪模型预测误差三个方面,并进行大量拟合实验。更进一步,分析了新的指数型率失真模型特性,为联合率失真模型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2.提出了两种帧编码复杂度模型。针对I一帧和P一帧不同的帧特性,由于I.帧编码采用帧内预测,因此其编码复杂度通过直接统计像素点平均几何梯度值获得;对P.帧编码复杂度通过五种预测方式进行预测,模型根据编码效果优化选择性能最好的一种作为当前帧编码复杂度并进行编码。实验表明新的I.帧及P.帧编码复杂度模型均较高地拟合了实际的编码帧复杂度。 3.在帧编码复杂度R-c《Rate—complexity)模型和指数型R-Q《Rate—Quantization)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联合率失真模型并分析其新特性。由于指数模型具有求导不变性,根据联合模型的一阶全微分,简化了模型参数并获得了模型参数的更新方法。三维图进一步验证了联合率失真模型中R-c和R-Q部分的关系分别满足线性及指数函数关系。 4.针对I一帧编码计算及延迟小的优点,提出了全I一帧编码码率控制算法,算法在H.264/Avc标准的参考软件平台JMl3-2上编码实现并和首次提出全I一帧编码的Ⅳ_r_w042算法进行性能比较,获得了更精确的缓冲区控制及更高的解码后视觉质量。 5.提出了基于优化选择的帧编码复杂度模型和联合率失真模型的P.帧编码码率控制算法。给出了全文模型算法实现的参数配置及编码器参数配置,并给出了实现记录结果。本文提出的帧间码率控制算法同样获得了较高的视觉质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涛;安平;张兆杨;沈礼权;王贺;;基于二项式R-D模型的多视点视频码率控制算法[J];高技术通讯;2010年05期
2 俞佳嘉;张兴敢;唐岚;;一种改进的H.264帧内预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1年15期
3 柳伟;陈旭;梁永生;张基宏;;基于贪婪算法的MGS编码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1年15期
4 卿粼波;何小海;吕瑞;;一种低编码复杂度可分级的视频编码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1年07期
5 彭世章;赵泽茂;包建荣;曹海燕;;一种低复杂度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J];计算机工程;2011年13期
6 刘鹏宇;贾克斌;;一种利用宏块直方图的快速帧间预测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7期
7 陈宝靖;丁娅力;韩少雄;;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特点及其优劣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解文华;肖进胜;易本顺;黄正旭;;一种改进的先进音频编码固定码率控制算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9 郑敏;卿粼波;欧先锋;何小海;岳虹;;一种新的自适应图像组结构算法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卿粼波;沈卫红;何小海;;基于联合估计的Wyner-Ziv系统边信息重建[J];计算机工程;2011年14期
11 王安红;李志宏;郑义;王宇洋;;基于优化TCQ的小波域图像编码[J];铁道学报;2011年08期
12 邵湖;赵恒凯;;LDPC码在IEEE802.16e标准中的编译码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7期
13 宋娟;李云松;吴成柯;王柯俨;;基于L_∞最小搜索和陪集码的高光谱图像无损及近无损压缩[J];电子学报;2011年07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世平;郁梅;叶锡恩;蒋刚毅;;一种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黄辉;曹铁勇;张雄伟;;一种基于H.264的帧内预测模式快速选择算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郑从卓;李均利;陈刚;孙尧丰;满家巨;;一种针对AVS实时编码的VBR码率控制方法[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卿粼波;吕瑞;郑敏;滕奇志;何小海;;基于迭代译码算法的分级分布式视频编码[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刘华杰;陈喆;;一种改进的多视点视频编码预测结构[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范旭明;郁梅;邵枫;彭宗举;傅松寅;蒋刚毅;;无线视频传感阵列的低复杂度编码研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7 高攀;彭强;刘祥凯;;基于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率失真优化编码模式选择[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8 金建;李小红;侯天峰;;基于H.264标准的码率控制算法的分析[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玲;视频编码率失真特性及帧编码复杂度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裴智勇;无线低码率视频率失真模型及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崔子冠;基于率失真模型的H.264码率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周益民;码率控制模型及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宏伟;HEVC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赵敏;基于IP网络视频质量自适应控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邸金红;分布式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沈慧锋;远程富媒体的呈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董彧焘;H.264/AVC编码优化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王涛;视频编解码器设计与实现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海光;基于改进型Weibull分布率失真模型的帧比特分配算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鹏;一种基于率失真模型的H.264码率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凯程;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競;视频转码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阙程晟;面向H.264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2006年
6 黄剑飞;基于率失真函数的保证质量的编码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孟卿卿;H.264编解码器系统设计以及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袁炜;H.264码率控制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书华;H.264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基于结构失真的图像质量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磊;H.264编码复杂度预测与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副所长 黄铁军;支持国家标准 3D从编解码突围[N];中国电子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