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Ka波段倍频回旋行波管高频结构的研究

张国利  
【摘要】:一种新型的既能使输入信号频率倍增,又能使输入信号放大的器件-倍频回旋行波管,因其在回旋行波管的小型化和成本方面所具有的潜力,逐渐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本论文首先对倍频回旋行波管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其自激振荡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深入分析了倍频回旋行波管的工作原理。从回旋行波管自洽非线性方程出发,分析了电子注与高频场互作用的本质,对倍频回旋行波管中群聚电子密度的解析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群聚电子密度分量与电子注的横纵速度比,电子回旋半径、引导中心半径、高频场的幅值有关,当电子引导中心半径取rc=0.43rw1时,既能保证群聚电子密度的二次分量最大,又能保证第二互作用段中电子注与高频场更加充分的进行能量交换。 2.对倍频回旋行波管的线性理论进行了分析。对第一、第二互作用段的自激振荡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从理论上得到了抑制其绝对不稳定性和回旋返波振荡的条件。即在第一互作用段,当V=70kV,波导半径rw1=10.71mm,电子注引导中心半径rc=0.43*rw1,电子注横纵速度比α=1.2,工作磁场B0=0.98*Bg,σ=1300s/m时,绝对不稳定性起振电流可达18A,TE11(1)返波振荡的起振长度为13.4cm,TE21(1)返波振荡的起振长度为9.2cm,TE02(2)返波振荡的起振长度为12.7cm。对于第二互作用段,在上述条件下,TE02(2)和TE03(3)两个主要的绝对不稳定性模式不会引起自激振荡。保持工作电流不变,当σ减小到300s/m时,TE11(1)返波振荡的起振长度为12.5cm,TE21(1)返波振荡的起振长度为10.2cm。 3.对形式复杂的回旋行波管自洽非线性方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处理,最后得到了形式简单的表达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勤媛;;C波段回旋行波管[J];真空电子技术;1981年Z1期
2 张宏斌,李宏福,周晓岚;回旋行波管动力学分析及数值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3 薛智浩;刘濮鲲;杜朝海;易红霞;彭伟;;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的模式耦合机制[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4 邓正龙;田为;孙荣棣;;回旋行波管发射机的调制器研制实践[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5 张新仁;刘濮鲲;徐寿喜;;3mm回旋行波管高频窗的设计[J];微波学报;2008年05期
6 张宏斌,李宏福,周晓岚;开槽圆柱波导回旋行波管高频结构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00年03期
7 于善夫,徐晓曦,刘盛纲;静电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研究(英文)[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8 贾云峰,来国军,刘濮鲲;8mm基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8期
9 来国军;贾云峰;刘濮鲲;;W波段回旋行波管绝对不稳定性的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2期
10 钱杰;罗勇;张国立;;TE_(11)回旋返波振荡的起振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20期
11 李志良;冯进军;王峨锋;刘本田;钱丽军;;回旋管双阳极磁控注入枪的边界元法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5期
12 徐勇;熊彩东;罗勇;王建勋;鄢然;王晖;;高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宽带输出窗设计[J];微波学报;2011年04期
13 周霖,陈怀璧,许州,郑曙昕,何小中;MAFIA计算螺旋型回旋行波管色散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7期
14 贾云峰,来国军,刘濮鲲;Ka波段基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模拟与设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5期
15 赵青;李宏福;任同;罗勇;;大回旋cusp电子注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4期
16 杜朝海;刘濮鲲;薛谦忠;徐寿喜;张世昌;;具有高稳定性的超高增益回旋行波管放大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年07期
17 王晖;李宏福;鄢然;罗勇;邓学;;回旋行波管分布式介质加载高频结构研究[J];微波学报;2011年02期
18 张宏斌,李宏福,喻胜,王华军,黄勇,杨仕文,杜品忠;高次谐波开槽回旋行波放大管自洽非线性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8年02期
19 杨家栋;宫玉彬;魏彦玉;黄民智;王文祥;;螺旋槽回旋行波管高频特性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2期
20 孙荣棣;黄军;栾镝;;新型宽带大功率毫米波回旋行波管发射机[J];现代雷达;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波;;大轨道螺纹波导回旋行波管的线性分析[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蒋艺;陈洪斌;马国武;雷文强;;共焦波导结构回旋行波管的设计与仿真[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张宏斌;李宏福;周晓岚;王华军;杜品忠;;光滑圆柱波导基次回旋谐波回旋行波管非线性计算[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进涛;王兴斌;;Ka波段波导同轴转换的工程实现[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薛智浩;刘濮鲲;杜朝海;;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理论计算[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魏建晶;郭正堂;;900 ka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的风尘铁含量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7 李彬;李刚;谭小敏;;小型化Ka频段发射通道的研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王强济;国云川;罗熙;;Ka波段单片集成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杨萍;;紧凑型Ka频段收发信机[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李力;冯进军;瞿波;;Ka波段30 W空间行波管[A];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陶瓷——金属封接专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然;磁控注入电子枪低频振荡分析及Ka波段回旋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晖;U波段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建勋;Ka波段回旋放大器及W波段带状束电子光学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新彪;Ka波段模拟型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5 卢明鸥;TNF-α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及KA致中枢神经变性病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威;KA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来源的TNFα对在体和离体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焦重庆;回旋行波放大器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8 刘宇;Ka频段收发信机单元电路单片集成电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岳玲娜;同轴加载圆波导慢波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峨锋;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利;Ka波段倍频回旋行波管高频结构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亚军;Ka波段螺纹波导回旋行波管高频特性及线性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琛;周期介质加载回旋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天钟;宽带回旋行波管输入高频结构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旭;8mm介质分布加载回旋行波管高频结构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尚;回旋行波管的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兴泉;EHF频段回旋行波管的数值模拟和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戚家源;回旋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研究与数值模拟[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戴伟;Ka波段波导裂缝阵列天线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鲁多;Ka波段瞬态微波幅相测试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