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无卤PCB材料的可靠性研究

马丽丽  
【摘要】:电子产品正朝着微型化、多样化和高性能迅速发展,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电子产品绿色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着欧盟三大指令(RoHS、WEEE、REACH)的相继实施,印制电路板(PCB)作为电子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围绕着无铅化、无卤化和产品的循环再利用化三个方向展开了绿色化的进程。新型无卤PCB的可靠性问题是开发、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鉴于无卤PCB尚属新材料,其可靠性相关资料较少,本文围绕新型无卤PCB是否可以代替传统含卤PCB,是否适宜无铅焊接等问题,从三个方面——实际印制板制造工艺、常规加湿试验和无铅焊接温度循环,研究了PCB材料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归纳如下: 1.目前可参考文献大多只报道某种无卤PCB的优异性能,不利于PCB设计开发工作者选用材料。本文采用统一的IPC及其他相关PCB材料测试标准,对多种无卤PCB芯板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无卤材料进行了整体评价。研究表明,各新型无卤材料的电性能、热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有材料均符合UL-94 V0要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好,符合无铅焊接温度要求;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热膨胀系数(CTE)测试结果与厂家标准数据一致,介电常数(D_k)和损耗因子(D_f)比厂家标准数据略高;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和硬度。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高会影响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吸湿会影响PCB材料的热性能和电性能等,硬度高则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都将近一步影响PCB的可靠性。改善无卤PCB材料的吸湿性,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在降低热膨胀系数的同时不损害材料的韧性,是无卤PCB材料研究改进的重点方向。 2.印制板制作工艺前后PCB材料性能的变化状况,影响设计电路的最终性能,也决定了无卤PCB材料是否适宜工业化生产。鉴于尚无相关工作及文献可查,本文通过分析对比芯板材料与印制板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固化因子(△T_g)、热膨胀系数和热分解温度等性能参数,研究了印制板制作工艺对无卤PCB材料性能的影响。印制板与芯板材料相比,各性能参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固化因子略有下降;在低于T_g点时,印制板材料的面内CTE比芯板材料略高而面外CTE比芯板材料略低,在高于T_g点时,印制板材料的各轴向热膨胀系数都比芯板材料稍高;热分解温度无明显变化。因此,无卤PCB材料的选用及印制电路设计应以印制板性能测试结果为准。 3.研究对比了无卤PCB和含卤PCB材料的吸湿、放湿行为。本研究表明无卤PCB材料在室温下、85°C/85%RH和沸水中都比含卤材料更易吸湿。各材料吸湿、放湿过程均遵循费克扩散定律,扩散因子和吸湿含量可用费克扩散定律的一维模型来近似模拟和计算。吸湿后,水分子以两种形态存在于PCB材料内部:自由水分子和键合水分子。材料吸湿后再在105°C烘干去湿,不能去除已键合的水分子。PCB材料中树脂含量越高,吸湿越多,与水分子形成键合的数目越多,烘干去湿时,残余水分子的比例也越高。 4.鉴于无卤PCB材料的易吸湿性,对比研究了吸湿对无卤材料和含卤材料介电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常规加湿试验条件下,各PCB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均随材料内部湿度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文中给出了在特定湿度及温度环境下工作的PCB基板材料,在某时刻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计算公式。吸湿对无卤PCB材料的热膨胀行为曲线影响明显,吸湿后的无卤材料由原来的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分界点的两段式热膨胀行为,转变为三段式热膨胀,加大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热失配,增加失效几率。原CTE测量方法不能表征湿度对PCB热膨胀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应测试整个加热区间的热膨胀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受湿度影响明显,与前人研究结果——T_g随材料内湿度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最终趋于平衡,略有差异。本研究表明吸湿水分子在PCB材料内部的存在形态不同对T_g有不同的影响,T_g先降后升。饱和前,自由水分子的增塑作用占主导,T_g随吸湿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趋近饱和后,自由水分子不再增多,水分子与树脂键合起主导作用,增加了材料的交联密度,T_g随在湿热环境中放置时间的增长而略有回升。吸湿对材料的热分层时间有明显影响,PCB内部材料界面在热失配应力与水蒸气压双重作用下,更易发生分层,热分层时间随PCB材料内部湿度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以上参数在易吸湿的无卤材料中变化更为明显。 5.评估了相关IPC测试方法对含湿材料测试的适用性。测试标准中预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使测试结果反映材料的本质性能,具有可重复性。本研究表明IPC-TM-650 2.5.5.9、IPC-TM-650 2.4.24和IPC-TM-650 2.4.25中测试前的预处理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湿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但不能将具有不同湿度含量的样品处理到标准样品水平,实际测试结果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性能,而是吸湿后的性能。因此在按照此三种方法测量的性能参数选用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吸湿历史。 6.综合分析研究了无铅焊接工艺对不同阻燃剂不同固化剂等多种PCB材料性能的影响。无铅焊接热曝露降低了材料的热分层时间和面外CTE,增加了材料的吸水性和可燃性,对面内CTE和热分解温度无明显影响。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因固化剂和材料T_g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异。无卤阻燃剂的转换对树脂材料的热分解行为有明显影响。相对含卤材料分解迅速,无卤材料的热分解是一个缓慢的老化分解过程。对两种不同固化方式的材料,无卤阻燃剂的添加有着相反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双氰胺固化的PCB材料的热稳定性,却会降低采用酚醛固化的PCB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表明,使用酚醛固化的无填充剂含卤材料和低T_g类型材料性能相对较为优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志勇;;消除污染物对PCB组装的影响[J];印制电路信息;2006年11期
2 杨虹蓁;曹新宇;赵小青;;金手指污染问题分析与控制[J];电子工艺技术;2007年06期
3 陈瑞;;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中信号完整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4 李祥友,曾晓雁;常用图形文件格式浅析[J];微型机与应用;2001年09期
5 高照辉;数字电路PCB的电磁兼容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1年03期
6 吴建辉,茅洁;射频电路PCB设计[J];电子工艺技术;2003年01期
7 王青;洗净工程中的静电现象[J];洗净技术;2003年10期
8 钟成明;;PCB设计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印制电路信息;2007年02期
9 段海淼;徐杜;;机器视觉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8期
10 崔玉莲;;嵌入式系统PCB的可信性设计[J];电子质量;2008年09期
11 高梅;王忠庆;;基于电磁兼容的PCB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12 郭燕;;浅谈PCB行业的清洁生产[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年12期
13 曹永清,赵志健;TANGO数控钻孔文件中重孔的检索与清除[J];电光与控制;1995年04期
14 单越康,许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光学目标自动定位系统[J];光子学报;2000年10期
15 李德和;SMC/SMD的选择及SMT设计工艺要求[J];电子工艺技术;2000年03期
16 王霄,刘会霞;PCB数控钻孔最佳走刀路线的建模与求解[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1年07期
17 吴建辉;射频电路印刷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年08期
18 钟馨;浅谈高频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J];湖南电力;2002年06期
19 李勇明,曾孝平;高频PCB设计过程中的电源噪声的分析及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20 赵静;高速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刚;王六春;张德斌;;高速混合PCB过孔设计[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曹慧明;;Bi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PCB153 to Human Serum Albumin:Insights from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林敏;;PCB国标的探讨[A];第三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周志元;;PCB V割的标准与品质控制[A];第三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志东;杨晓新;林旭荣;;PCB行业发展及对CCL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覆铜板市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黄敏;胡昊伟;;浅谈电能表生产对PCB设计要求[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夏胜兵;;PCB生产中无铅化工艺进展[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电子整机无铅化焊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苏启能;;浅谈板翘异常的控制[A];第二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家亮;吴荣;;韩国PCB基板的市场与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鲜飞;;选择性焊接为PCB设计者提供新的选择[A];制造业数字化技术——2006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丽;无卤PCB材料的可靠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乔闹生;PCB自动光学检测的图像检测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海明;表面组装生产过程中PCB组装时间优化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永林;PCB光电检孔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建华;PCB传输线信号完整性及电磁兼容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鹏;若干环境污染物富集、检测和转化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孝保;电子设备动态性能有限元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安静;姿控飞轮驱动电路EMC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陈煜;蓝细菌光敏色素及藻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武晓果;北太平洋以及北极地区海洋边界层大气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研究:来源、趋势和过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荣;高速数模混合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与PCB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肖武生;SD大鼠新生期暴露多氯联苯致雄性生殖毒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霞;PCB光电自动外观检查机的光学及软件部分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冯小平;基于粒子群算法的PCB板上电子元件的热布局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翀;PCB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杰;基于电磁带隙结构与磁性材料的PCB供电系设计[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鹏飞;高速PCB信号完整性设计与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丁一宁;汽车组合仪表PCB自动焊接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齐立荣;基于图像处理的PCB缺陷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欧阳琴;大面积PCB投影扫描式激光曝光机的研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诸玲珍;实行单独环保标准 PCB行业自我救赎[N];中国电子报;2011年
2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 王龙基;中国PCB标准及认证应提上日程[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自律条约促进PCB行业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深南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 由镭;PCB企业面临洗牌内外兼修寻求蜕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天津普林电路总经理 关建华;建立节约型企业 迎接PCB高成本时代挑战[N];中国电子报;2008年
6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梁志立;加快关键设备仪器研发是PCB发展当务之急[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秘书长 王龙基;重塑中国PCB企业新形象[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郭峰;方正科技重庆PCB产业园建成投产[N];证券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诸玲珍;国产高端设备软肋制约PCB产业升级[N];中国电子报;2009年
10 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 胡之昀;做芯片级的PCB工厂[N];中国电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