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法向矢量耦合波分析法在微电子结构CD分析中的应用

田尧  
【摘要】:光栅结构是微电子技术以及集成光学等方面常见的结构。其结构尺寸参数的测试技术在国际上已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存在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自光学CD(关键尺寸)(OCD)度量方法10多年前在半导体产业中亮相以来,一直广泛用于半导体工厂的工艺监测和控制。与其它CD度量工具(如CD-SEM、XSEM、AFM等)比较,它有许多优点:成本相当低、产额高、占地面积小等,这使其成为适用于CD集成度量(IM)的主要技术。OCD还有非常好的精度,能测量复杂结构中折射率不同的材料界面。这些优点使OCD成为设备和工艺控制的热门候选技术。过去十几年,OCD已从研究机构进入制造工厂。它用于光刻胶修整和栅刻蚀工艺的控制,一些非常具挑战性的存储器结构的工艺监控,用IM的光刻工艺控制等等。随着半导体产业向32nm技术节点推进,在工艺开发和以后的生产制造中会涌现出很多挑战。在帮助解决这些挑战方面OCD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OCD通过将测得的光学信号与预建的结构模型模拟结果对比测量精细结构。预建模型的模拟是基于精确的衍射理论,给定结构参数,通过复杂的计算,可计算出模型的光学响应,通常是0级衍射率。通过改变结构参数,使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相吻合,这样就获得了目标模型的关键参数。这个过程通常称作优化分析。 严格耦合波分析法(RCWA)是模拟的基础。RCWA在一维情况下得到完美的实现,但对二维光栅,则存在衍射展开阶次高,收敛慢的缺陷。这是因为RCWA没有充分考虑到电场不同方向上的连续性。而NormalVector-RCWA(NV-RCWA)方法根据结构形貌特征构造了一个法向矢量场,将该矢量场引入RCWA的计算过程中,解决了连续性的问题。本论文将研究NV-RCWA的具体实现,并同RCWA的性能对比,最后提出一种简便的NV-RCWA实现方法。 优化方法的关键在于给定起始搜索参数后能快速的找出最近的极小点。对于OCD,参数繁多,优化方法应扩展到多维参数。Levenberg-Marquardt优化方法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钟鸣,韩凯;利用耦合波方程求解电光效应问题[J];量子电子学报;1988年01期
2 张国平,叶嘉雄,李再光;二元光学元件的耦合波分析[J];光电工程;1997年02期
3 张国平,叶嘉雄,李再光;二元光学用于改善红外光学表面反射特性的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6年04期
4 王勤诚;复合型铁氧体全极化器[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3期
5 张文飞;孔伟金;云茂金;孙欣;梁健;席思星;王书浩;;高衍射效率金属介质膜光栅的设计及性能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阴和俊,吕保维,宋文淼,尹元昭;板状非线性介质表面耦合波的反射和透射[J];电波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7 胡海涛;方广有;;金属物体影响下探地雷达接收信号的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4期
8 周传宏,王植恒,张奇志,聂娅,傅克祥;二元台阶型光栅的校正傅里叶展开耦合波分析[J];光电工程;2001年04期
9 张靖华;;扰动光纤双折射特性的矩阵分析和应用[J];微波学报;1990年04期
10 周传宏,王磊,聂娅,王植恒;介质光栅导模共振耦合波分析[J];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11 董胜奎,蒋仁培;铁氧体矩形波导双模传输特性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3年02期
12 胡国进;胡秀霞;聂义友;;金属光栅表面增强喇曼散射TE模的计算分析[J];光子学报;2007年06期
13 彭光华;张世昌;;迴旋自谐振脉塞的Bragg腔设计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3年05期
14 陈树强;;在入射平面内小角度入射一维光栅零级衍射场的简便计算方法[J];电子学报;2011年08期
15 蒋仁培,苏丽萍,魏克珠;广义铁氧体变极化理论[J];微波学报;2000年04期
16 陈倜嵘;电光调制的耦合波理论分析[J];电子学报;1986年03期
17 戴杰;宽频带微波铁氧体双模变极化器[J];现代雷达;2000年01期
18 田唯人;宽频带圆波导TE_(21)模耦合器的设计方法[J];现代雷达;2000年06期
19 郑建宏,赵愉深,龚建民;铁氧体H波导的移相及天线扫描的研究[J];通信学报;1993年04期
20 董胜奎 ,蒋仁培;旋转四磁极磁化场及铁氧体波导系统分析[J];微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文阳;张言;崔志文;王克协;;浸液流体饱和孔隙柱腔中的震电耦合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琴芳;忽满利;李听昕;赵佩;高平安;梁磊;向光华;孙浩;;光伏电池表面周期性微结构减反特性分析与计算[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蔚红;时域天线在无载波脉冲探地雷达中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李珂;用于光束整形与超分辨成像的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实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梅浩;新型表面微结构硅及其在太阳能热电系统应用的研究与探索[D];重庆大学;2011年
4 周云;亚波长光栅偏振和滤光器件设计与制备[D];苏州大学;2013年
5 刘玉玲;亚波长衍射微透镜的严格矢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袁英豪;太赫兹在亚长金结构中的传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尧;法向矢量耦合波分析法在微电子结构CD分析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熊强;周期结构中RCWA模拟计算的软硬件结合加速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延宾;年代际气候振荡的理论研究与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洪媛;基于PMMA的微结构聚合物减反射薄膜[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博;周期结构材料中的衍射电磁波的场模拟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胡燕芳;非矩形光栅结构中衍射模拟算法研究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杨一粟;新型亚波长光栅及其在通信光探测器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刘强;微波脉冲与带缝单层腔体、嵌套腔体耦合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周泓;Forouhi-Bloomer方程在薄膜光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苏磊;海气系统不稳定耦合波的空间结构与年代际振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丹;学笃风正科研路[N];中国气象报;2002年
2 实习生 邓茜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张人禾:与时间赛跑   [N];科技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谢耕发;张人禾:中国气象研究院的“新当家”[N];科技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