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氧化物薄膜中的应力释放机制研究
【摘要】:现代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要求电子设备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小的体积、更强的功能,这要求电子元器件向着集成化、微小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将器件薄膜化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这就对对组成电子元器件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钙钛矿氧化物薄膜材料,以其自身的介电可调性、多铁性、超导性和铁磁耦合特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在钙钛矿氧化物薄膜制造过程中难免产生缺陷和应力,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研究这些应力和缺陷的产生和应力释放的机制对于生产性能更高的钙钛矿氧化物薄膜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用X射线衍射法对钙钛矿体系几种具有代表性薄膜的晶格常数、缺陷密度进行计算,探讨其应力释放机制,为进一步优化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的性能提供一定的基础。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不同降温速率情况下生长在NdGaO3基片上(Pb,Sr)TiO3薄膜的应力释放行为,探讨不同的降温速率对(Pb,Sr)TiO3薄膜的应力产生的影响极其可能的应力释放机制。
2.研究不同沉积温度时生长在LaA103基片上SrRuO3薄膜的应力释放行为,探讨了不同的沉积温度对SrRuO3薄膜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应力释放机制。
3.研究以LaAlO3为基底分别以BTO和STO为始层对BaTiO3/SrTiO3多层膜的应力释放行为,探讨不同起始层对BaTiO3/SrTiO3多层膜的应力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应力释放机制。
4.研究以STC、MgO和NGO为基底生长的LaBaCoO3薄膜应力释放行为,探讨不同的基片对LaBaCoO3薄膜应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应力释放机制。
|
|
|
|
1 |
新型;;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20年08期 |
2 |
;真正的“金属色”[J];流行色;2017年06期 |
3 |
余秀文;涂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玻璃[J];玻璃与搪瓷;1979年01期 |
4 |
黄仁忠;刘丽丽;魏媛媛;高天附;封文江;李雪;;功能氧化物薄膜界面结构的理论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6期 |
5 |
张鹤;王耀功;王若铮;张小宁;刘纯亮;;快速热处理方法对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特性的改善[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0年03期 |
6 |
孙世杰;铝粉表面的氧化物薄膜对烧结和抗拉强度的影响[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4期 |
7 |
李青会,干福熹;可用于光存储的氧化物、次氧化物薄膜材料的研究及发展[J];光学技术;2002年01期 |
8 |
吴晔峰;张保红;;铜锌合金表面氧化物薄膜的形成与微观结构研究[J];河北冶金;2007年05期 |
9 |
钱逸泰,杨森,王继红,傅佩珍,陈祖耀;刚玉型结构氧化物薄膜的红外光谱研究(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1992年04期 |
10 |
张宏;林志东;艾华;;纳米氧化物薄膜紫外光照下气敏性能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11期 |
11 |
沈兆伟;杨小天;陆璐;王超;周路;;基于喷墨打印方法锌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制备与性能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9年06期 |
12 |
刘华松;季一勤;张锋;刘丹丹;冷健;王利栓;姜玉刚;陈德应;焦宏飞;鲍刚华;程鑫彬;;金属氧化物薄膜在中波红外光谱区内光学常数色散特性[J];光学学报;2014年08期 |
13 |
金鑫,姜继森;铁氧化物薄膜气敏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评述[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
14 |
印仁和,谷口成史,林安德;不锈钢上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分析及其耐蚀性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5 |
孙建平,惠春,徐爱兰,刘宏伟;紫外光照下金属氧化物薄膜气敏特性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07期 |
16 |
黄宁康;双离子束技术沉积锆氧化物薄膜及其背散射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5年01期 |
17 |
何业东;氧化物薄膜促使镍铬合金高温选择氧化的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5年03期 |
18 |
陈畅子;姜海翔;;氧化物薄膜生长与计算机模拟概况[J];内江科技;2016年03期 |
19 |
刘明言;Malayeri M.Reza;Muller-Steinhagen Hans;;功能氧化物薄膜液相沉积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2期 |
20 |
熊光成,连贵君,康晋峰,孙云锋;异质外延生长钙钛矿结构氧化物薄膜[J];低温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