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界面修饰与纳米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李璐  
【摘要】: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s)作为新型的固体照明设备和显示器件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与传统的发光照明和显示方式无机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件(LCD)和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等比较,PLEDs具有自发光、快速响应、全固态器件、超薄体积、制备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尤其是器件具有柔性和全溶液制备方法的特点,既适合大面积的生产从而降低成本,又适合在各种特殊表面和极端情况使用,PLEDs是公认为21世纪最理想和最有使用前景的照明和显示技术。但是目前在大尺寸的商业化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由于PLEDs内部电荷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不平衡导致的器件发光效率还不够理想,而且由于目前普遍使用的透明导电阳极氧化铟锡(ITO)使用了稀土元素铟(indium)导致ITO的成本和价格不断提高,所以控制整个PLEDs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使用新材料和界面修饰的方法改善器件的发光性能,同时通过使用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ITO透明导电阳极,制备高性能的三基色和基于三基色和两种互补色的白光磷光PLEDs,本论文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具体包括: 1.通过溶液旋涂的方法,在溶液中掺杂oligo(ethylene oxide)(PEO-DME),从而制备了高效率蓝光磷光PLEDs,器件中使用poly (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PSS)旋涂在透明导电阳极indium tin oxide (ITO)上作为空穴注入材料,氟化铯/铝作为电子注入电极。单层活性发光层使用poly(9-vinylcarbazole)(PVK)作为主体材料,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picolinato)Ir(Ⅲ)(FIrpic)作为蓝光磷光掺杂染料,1,3-bis[(4-tert-butylphenyl)-1,3,4-oxidiazolyl]phenylene (OXD-7)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PEO-DME的掺杂比例为5-10wt%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势垒。当发光亮度为2500cd/m2时,器件达到最大的电流效率为26.5cd/A。器件取得高性能的原因在于PEO-DME的掺杂会使这种材料与铝电极之间产生特殊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了电荷载流子在界面的注入,另外PEO-DME的掺杂改变了器件内部的电场分布,从而导致电荷载流子的迁移率提高。 2.通过在单层发光活性层中掺杂使用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PEG-DME),制备了高性能白光磷光PLEDs。根据白光的颜色组成不同,器件的发光活性层中分别掺杂了PVK、OXD-7和两种互补色或者三基色的磷光染料。掺杂的PEG-DME可以有效的增强电子注入和传输,同时平衡电子和空穴的密度。基于两种互补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18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17.5cd/A,基于三基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30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35.7cd/A,即使发光亮度高达30000cd/m~2时,器件的电流效率仍然可以达到30cd/A以上。器件的高电流效率归因于提高了阴极向聚合物发光活性层的电子注入能力,电荷传输能力和PEG-DME对长波长发光峰的增强作用。另外,器件稳定的电流效率是由于单载流子器件中电荷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的增强以及激子复合发光区域的移动导致的三重态激子-极化子湮灭和电场导致的三重态激子猝灭减弱。 3.通过溶液法制备银纳米线(AgNW)和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制备了蓝光、绿光和红光磷光PLEDs。基于这类金属纳米结构电极基板的发光器件获得了比传统ITO/玻璃基板上更高的发光效率。蓝光PLEDs在亮度为1400cd/m~2时,电流效率达到21.5cd/A,在发光亮度为450cd/m~2到5500cd/m~2时,器件的效率维持在20-21.5cd/A这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即使发光亮度达到10000cd/m~2时,效率仍然可以达到18.5cd/A。根据不同发光颜色,器件的结构略有不同,基于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的蓝光、绿光和红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比基于ITO/玻璃基板的器件高20-50%。三种不同种颜色器件性能的提高归因于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具有比ITO/玻璃基板更高的透过率,尤其是在短波长区域和蓝光区域,同时复合电极基板中的AgNW是作为多光子散射中心存在,可以提高基板的出光率。另外,蓝光PLEDs器件可以经过10次到100次的反复弯曲,并且曲率直径只有1.5mm。进过计算,根据器件弯曲的方向不同,发光器件受到的内部压力或者表面张力可以达到5%,并且器件的发光性能变化不大,在器件反复弯曲100次后,电流效率可以保持在初始效率的87%。 4.通过使用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制备了高性能磷光白光PLEDs,同时利用复合电极基板提高了白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光提取效率。基于两种互补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45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20.3cd/A,基于三基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40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42.3cd/A,相对于使用ITO/玻璃基板的传统器件,器件的发光效率分别提高了35%和41%。即使在发光亮度提高到10000cd/m~2以上,白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依然分别保持在20cd/A和40cd/A。白光器件的高电流效率归因于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有效提取了传统器件中透明导电电极ITO中被陷阱的40-50%的光波导模式,大大提高了出光效率,另外复合电极基板表面和掩埋在聚合物主体材料内部的AgNW可以通过光散射的方式提取对比器件中玻璃基板中陷阱的光波导模式。此类白光器件同样具有性能优异的弯折性能,在反复弯折测试中,器件张力或者压力为5%的时候,器件的性能几乎不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蒋睿嵩;徐萌波;张帆;胡伟鹏;邓子辰;;航天器中精密器件布局的保结构优化[J];应用数学和力学;2022年01期
2 崔浩然;宋健;王跃林;李铁;;柔性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材料选择和器件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21年04期
3 裴淳;;一种国产器件替代验证项目的确定方法[J];环境技术;2020年01期
4 吴朱华;;虚拟器件——虚拟化技术的新利刃[J];程序员;2010年04期
5 ;“MEMS器件与技术”专辑出版预告暨征稿启事[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6 ;“MEMS器件与技术”专辑出版预告[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07期
7 ;“MEMS器件与技术”专辑出版预告[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09期
8 ;Altera推出新款MAX II CPLD器件系列[J];电信科学;2004年04期
9 张宝春;隔离器件在工业现场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年03期
10 王京;Altera的Stratix器件现已供货[J];电子技术;2002年08期
11 张瑞君;2009年DWDM器件全球产值将达346亿美元[J];半导体光电;2002年03期
12 李文,于伟;如何正确选择FPGA器件[J];电子技术应用;1998年02期
13 岳立;Pix Tech公司的FED器件介绍[J];光电子技术;1998年04期
14 石松;美国加紧研究4H-SiC器件[J];微电子技术;1999年05期
15 一凡;2005年SiGe器件市场达1.8亿美元[J];微电子技术;1999年06期
16 李斌;多媒体:器件的采购[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2期
17 ;信息桥—纺织科学院有器件出让[J];微计算机信息;1985年02期
18 韩炜;雷迅;许少尉;王振兴;;复杂器件应用验证的一般性考虑[J];航空计算技术;2022年01期
19 程宏昌;石峰;李周奎;师宏立;拜晓锋;闫磊;姚泽;王淼鑫;李燕红;;微光夜视器件划代方法初探[J];应用光学;202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华;许州;孟凡宝;金晓;马弘舸;余川;刘振帮;;高功率微波器件研究与发展概述[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顾杨;王学文;李铁;吴永进;罗袆;李连辉;张珽;;超薄柔性仿生器件用于声音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3 王淑萌;丁军桥;王利祥;;溶液加工型高分子发光材料与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4 王宁娟;刘忠立;李宁;刘芳;李国花;;两种改进边缘效应的全耗尽MOSFET器件的制备及对辐射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苏利;;数字电路实验中CMOS器件的应用探讨[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朱锋;张巍;陈思井;尤立星;黄翊东;王镇;;器件无关的经典/量子鉴熵实验[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7 许坤远;王钢;宋爱民;;平面纳米自开关器件灵敏度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孙波涛;高喜柱;王际海;王章雅;;综合电流效率的意义[A];《铝电解槽新型结构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光军;胡昌华;任章;周志杰;;小波包分解在惯性器件故障诊断中应用研究[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成永东;李明光;;管壁内闭空间气源对器件真空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1 刘宁;;以金属器件为例谈我国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研究[A];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12 倪经;周俊;杨陆;黄豹;;自旋电子学及其器件[A];真空电子技术—自旋电子学及器件发展专题[C];2013年
13 敖玉贵;;高频窄沟浅结器件用低温烧结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电子封装专业委员会一九九七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4 邵嘉平;;半导体照明器件发展现状及最新应用案例[A];2013年中国照明论坛——LED照明产品设计、应用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5 王皓炜;姚惠雄;董越;;关于电解槽高铝水平管理的探索[A];第二届全国延长铝电解槽使用寿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6 田尔文;;微波固体器件与现代通信[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17 邓剑;王艳;马於光;;有机夹心器件室温下产生太赫兹[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8 李辉;赵忠;;基于单轴转台的惯性器件标定方法[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19 卫宁;于伦正;郭红霞;党军;;二次包封CMOS器件电子辐照实验研究[A];第四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4年
20 朱起悦;;FPGA器件的可靠性预计[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璐;基于界面修饰与纳米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秀如;多色OLED器件及设备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3 宋萌萌;智能器件的垂直可控运动及在能量转换方面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4 杨传森;氧化钼基阻变器件类神经突触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潘赛虎;极端环境下有机光电器件的可靠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9年
6 彭翠云;基于微纳结构的有机光电器件中光耦合研究[D];上海大学;2019年
7 李宗鉴;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20年
8 王志元;锑烯量子片的绿色制备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
9 章文通;超结功率器件等效衬底模型与非全耗尽工作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魏琳琳;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基阻变器件电阻转变特性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1 郭鹏;有机电双稳材料与器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2 周子杰;片上集成的静电防护器件原理、结构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20年
13 程彩蝶;金属氧化物基神经形态器件的性能与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
14 彭子舜;Si IGBT/SiC MOSFET混合器件的开关控制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20年
15 赵建辉;用于视觉系统的忆阻器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20年
16 王鹏;热致活化延迟荧光器件的发光动态特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
17 郭程;红外太赫兹器件的光场调控及探测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20年
18 殷乔楠;氧化钛阻变器件开关特性对尺寸和环境湿度依赖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9 彭其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磁致亮度变化及其在器件物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0 马晓华;90nm CMOS器件强场可靠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明军;调控载流子注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0年
2 饶潞;高效绿光OLED器件的性能提升[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娟;低压高效的串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4 张欣;低压高效OLED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明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功能层修饰及其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张微;载流子注入与分布对OLED器件的影响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文清;多层膜结构的忆阻器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和制备[D];桂林理工大学;2020年
8 夹丹丹;嵌套型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20年
9 贾旺旺;忆阻器件及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董华;基于忆阻器件的模数转换器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1 焦志强;利用高效蓝光器件结合色彩转换膜实现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12 包晗;FPGA器件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3 张宇轩;高功率氮化镓基射频光控器件理论与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14 王延浩;温湿度环境下功率器件耐压可靠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
15 蒋育桐;基于氧化铪忆阻器件的构建与导电机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21年
16 王江南;顶发射OLED器件的研制及优化[D];陕西科技大学;2020年
17 雷国伟;超二维有机材料的器件优化及界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8 程祖华;场发射阴极OLED器件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19 赵俊;器件的热阻和温度的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0 栾添;电极影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电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见习记者 封帆 通讯员 王中强;神经突触仿生器件研制成功[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黄辛;科学家发明可媲美脑计算的非线性新器件[N];中国科学报;2021年
3 洪恒飞 柯溢能 记者 江耘;“万能抓手”不粘附 快速组装微观器件[N];科技日报;2020年
4 ;Agere 推出 3D 光交换器件[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Cypress透露MRAM器件细节[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记者 陈彬 通讯员 李晴;天大研发可应用于6G通信器件新材料[N];中国科学报;2021年
7 本报记者 李惠钰;可降解植入电子医疗器件有望告别“二次手术”[N];中国科学报;2019年
8 陈曦 通讯员 焦德芳 焦全颖;“超级涂层”诞生 可克服植入器件的免疫排异[N];科技日报;2019年
9 记者 李大庆 吴长锋;我科学家实现与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N];科技日报;2018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方元;小器件做出大业绩 多家连接器公司预增[N];证券时报;2011年
11 记者 陈炳欣 北京;IDT推PCI Express交换器件[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12 黄辛;无需器件 增益失谐让X光“转圈圈”[N];中国科学报;2021年
13 本报记者 陈炳欣;系统成本具优势 SiC器件市场瓶颈待突破[N];中国电子报;2012年
14 记者 吴长锋;媲美人脑能效的类脑突触原型器件问世[N];科技日报;2022年
15 记者 吴长锋;媲美人脑能效的类脑突触原型器件问世[N];科技日报;2022年
16 ;RFS推出新型网络器件管理软件[N];通信产业报;2005年
17 安岚坡;科锐公司推出多项LED突破性新器件[N];消费日报;2010年
18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李晴;宽温稳定性优异 新介质材料可用于6G通信器件[N];科技日报;2021年
19 ;面向亚太高增长市场40nm器件大量发售[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0 ;比前一代器件快30%[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