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学、光学特性研究

罗振飞  
【摘要】:多年来,VO_X作为一种优质的光电功能材料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信息存储、光调制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VO_X薄膜及“三明治”结构W掺杂VO_X薄膜。借助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薄膜的组分、结晶状态、表面形貌、分子结构等进行表征,研究制备工艺条件对薄膜微观结构、电学及光学性质的影响。此外还深入研究了纳米VO_X薄膜暴露在空气过程中表面组分、电学、光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结合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讨论了薄膜宏观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及相关重要结论如下: 采用磁控溅射及原位退火氧化的“两步法”制备了相变型纳米VO_X薄膜。退火前薄膜为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后薄膜表面颗粒轮廓变清晰,表面粗糙度、V离子的平均价态明显增大,薄膜整体V-O单键减少,V=O双键增多。发现存在氧缺位带隙能级的纳米VO_X薄膜具有两个光吸收区,其中较弱的位于可见光波段的光吸收归因于氧缺位带隙能级。 采用椭圆偏振技术深入研究了相变型纳米VO_X薄膜的光学性质。通过比较Brendel-Bormann(BB)振子模型与Lorentz振子模型对实测ψ、Δ值的拟合结果发现,BB振子模型更准确地描述纳米VO_X薄膜的光学性质,用BB振子模型测量得到的薄膜厚度与扫描电镜断面观测到的结果一致。 分别通过改变衬底温度、反应氧分压对相变型纳米VO_X薄膜平均颗粒尺寸进行控制,研究相应VO_2晶粒平均尺寸、电学、光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毋需退火,在高反应氧分压工艺条件下溅射钒靶制备纳米V2O5-X薄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组分变化不大,颗粒形状变化显著,颗粒平均尺寸增大,薄膜分子结构变得紧致。分析认为纳米V_2O_(5-X)薄膜的分子结构紧致程度是影响其电学、光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研究长时间暴露空气过程中相变型纳米VO_X薄膜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O_2对低价V离子的氧化是薄膜阻值增大的直接原因,但同时H2O会与V5+反应生成V4+–H+、V4+–OH,起到避免全部低价V离子被O原子氧化的作用,使薄膜阻值增大最终趋向饱和。O_2、H-2O引起的薄膜分子结构变化导致热滞回线形状发生改变。由于O_2、H2O对薄膜的作用主要发生在薄膜表面,薄膜整体的光透过率、光学常数变化幅度较小。 首次采用VO_X/W/VO_X、VO_X/WO_y/VO_X“三明治”复合薄膜结构制备W掺杂VOX薄膜。通过改变W或WOy中间层的沉积时间、退火时间来改变退火过程中薄膜W原子的扩散浓度,进而改变薄膜的微观结构、电学、光学性质。O_2/Ar对VO_X/WO_y/VO_X薄膜薄膜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O_2/Ar的增大,薄膜的方阻值及光学带隙均逐渐增大。当O_2/Ar≥4.4/100或O_2/Ar≤1/100时,薄膜的相变现象消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英科学家制造出纳米电路[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1年02期
2 边疆;美国NSF《纳米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影响》之要点[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1年09期
3 尚辉;美研制出最小的纳米激光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09期
4 丘慧慧;闻“香”识纳米——深圳尊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辉访谈录[J];深圳特区科技;2001年01期
5 孙京红;纳米电子器件的应用发展[J];河南科技;2002年13期
6 冯立文;细菌伴护蛋白用于折叠半导体纳米颗粒[J];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04期
7 陈敬中;纳米科技的发展与纳米矿物学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02期
8 吴柏枚,杨东升,阮可青,盛松,冯宇,曹烈兆,秦晓英;纳米NiAl合金的输运性质与电子局域化[J];低温物理学报;1997年06期
9 蒋巨涛,胡晓东,聂瑞娟,刘乐原,马平,蔡晓磊,谢飞翔,戴远东,王守证,王世光;YBa_2Cu_3O_7纳米桥rf SQUID[J];低温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10 金辉;中国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取得重大成果[J];高技术通讯;1999年10期
11 梁秀梅;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学[J];生物学杂志;1999年03期
12 于飞;迎接纳米科技新时代 ——海尔集团在纳米技术方面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0年12期
13 马丽娜;创新展台 纳米专利技术集锦(1)[J];河南科技;2001年10期
14 侯国清;纳米机器[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1年12期
15 蔡宁,李钢,高珊;纳米技术生命周期及其政策支持重点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2期
16 刘永龙;加拿大力争跻身世界纳米技术强国行列[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年03期
17 ;石化·纺织[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3年01期
18 刘永龙;加拿大力争跻身世界纳米技术强国行列[J];科技广场;2003年01期
19 李江涛 ,周襄楠;我国纳米人工骨进入临床使用阶段[J];首都医药;2003年08期
20 魏亦军;PVP修饰的单分散的纳米TiO_2制备与纳米TiO_2/PP复合材料的研究[J];自然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平;郑修鹏;李博;冯西桥;;测量微/纳米纤维弹性模量的屈曲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健;赵立涛;程鹏;李华峰;陈国需;;纳米La_2O_3或CeO_2添加对TiO_2-SiO_2润滑添加剂磨擦修复特性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肖旭贤;黄可龙;杨珉;何琼琼;;季铵盐纳米磁粒杀菌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4 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纳米SiO_2改性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徐舒涛;张维萍;李新;刘宪春;韩秀文;包信和;;甲醇在一维纳米限域体系扩散动力学的HP ~(129)Xe NMR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周涛;贺贝贝;江涵;王宁;;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eO_2的工艺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旭;黄瑜;李亮;;聚吡咯纳米回形针的合成与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童曼;杜江坤;鲍建国;袁松虎;;微孔滤膜负载纳米Pd/Fe对五氯酚的降解研究(英文)[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恒权;姚素薇;宋仁峰;唐建军;张卫国;王宏智;李荣先;;光诱导转化法制备单晶Ag纳米三棱体和立方体[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维珏;卞晓锴;陆晓峰;施柳青;林红军;;纳米TiO_2对不同材料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振飞;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学、光学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贵军;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任浩;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汪超;磁场中Ni-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电沉积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葛性波;纳米多孔金属薄膜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D];山东大学;2011年
7 贾鑫;飞秒激光制备半导体表面纳米周期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玮;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张景红;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催化剂粉体的制备与成冰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何典;一维纳米功能材料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俊杰;水溶性刺激响应碳纳米角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杨微;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杜洁;掺杂纳米碳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王艳明;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纳米氢氧化镍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伟;聚合物/氢化钛制备纳米鳞片与复合涂膜防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宝华;低维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娇莉;退火方式对生物成像用红色纳米磷光材料性能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元清;在球形聚合物刷反应器中制备纳米贵金属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梁莹;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制备及其与聚苯胺的电化学复合[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姜晨光;微/纳米生物复合纤维的电纺制备及其表征[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 沈路涛;纳米离我们并不遥远[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科言;纳米是怎么回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林小春 姜岩;科学家呼吁走出“纳米热”的误区[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黎昌政;我国科学家首创纳米硫[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周建;“纳米布”陷入炒作[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文成;纳米如何冲破产业化瓶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沐清;纳米产业并不遥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肖巍;标准之争暴露中国纳米业“痼疾” 上市公司投资“雷声大、雨点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张永胜;有一种水叫“纳米水”[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徐晓宁;纳米眼球还不能让盲人复明[N];健康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