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机器人遥控遥测系统与行为模式研究
【摘要】:传统的机器人是完成人类给予它的任务的机器装置,它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指令来自动完成规定动作,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由人类实时控制来代替人类工作。到目前为止,传统的机器人始终无法解决运动灵活性、能源供给、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欠缺。随着生命科学研究范畴的不断延伸,生物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汇集,在这个汇集点上研制出的“动物机器人(Animal-Robot)”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本论文以SD级大鼠为实验对象,针对已有的动物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或者神经活动遥测记录系统功能单一的缺点,研究新型大鼠机器人无线遥控遥测系统,利用无线数据广播系统(Radio Data System, RDS)技术双向传输控制指令和大鼠脑电信号,设计基于微电流刺激的新型大鼠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同时利用自制的遥控遥测系统采集了大鼠脑电信号并对其分析。主要工作如下:
(1)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入手,寻找大鼠脑部与运动相关的新核团,并验证新发现的核团具有控制大鼠运动方向的功能。
(2)设计新型大鼠机器人遥控系统电路和软件,改变了以往电压刺激的方法,利用C8051F330单片机产生微电流脉冲刺激大鼠脑部核团以控制大鼠运动方向,使用无线数据广播系统技术,实现对大鼠的无线遥控导航,同时在系统中增加脑电遥测功能,遥控动物运动的同时测量大鼠脑电信号并分析脑电信号,验证新发现的核团与脑部初级运动核团之间的神经通路。
(3)研究如何实现大鼠机器人的自动控制,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和线性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应用于自动导航控制中,首先使用人工导航方式进行网络算法训练,然后数据输入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中,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实时导航实验中,GRNN网络能够输出指令准确度更高的指令来控制大鼠机器人自动沿着某一路径运动。
(4)利用针灸针自制刺激电极,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脑部被刺激核团做石蜡切片和HE染色研究以确定电极植入大鼠脑部位置。
(5)以电生理实验为基础,分别测量静息条件下和癫痫状态下的大鼠机器人脑部左海马区脑电信号,利用现有的几种数学模型对这种脑电信号进行分析,从原始的脑电信号中,分离出δ (delta)、θ (theta)、α (alpha)、β (beta)节律,希望得到相关波形的有用信息。
(6)通过注射性激素使实验大鼠进入繁殖状态后,采集听觉脑干反应信号,对大鼠听觉脑干反应进行可塑性研究。实验过程中采用纯音(Tone pips)和打击音(Clicks)作为刺激方式,测量了麻醉状态下雌、雄成年大鼠ABRs的阈值、潜伏期和幅值三个重要参数,同时也给出了参数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大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了其听觉在某些频率上的敏感性,证明了大鼠听觉脑干反应具有可塑性特点。在较低的频率范围内,大鼠听力比较敏感,但是到了高频阶段,大鼠听觉变得不敏感,即在高频声音刺激下,大鼠听觉脑干反应不受体内激素水平影响。
|
|
|
|
1 |
王越超;人与机器人共存,知识与技术共融──'99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印象[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2期 |
2 |
;机器人牧羊犬[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3期 |
3 |
;中国第一代消防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6期 |
4 |
李贻斌;现代科技革命与机器人的发展[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5 |
顾勇平,周华平,马宏绪;多足机器人群控策略及可靠性问题[J];机器人;2002年02期 |
6 |
庄严,王伟,恽为民;基于网络的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机器人;2002年03期 |
7 |
刘方湖,马培荪,陈建平;管道形轮腿式月球探测机器人[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
8 |
孙立宁;;机器人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2年04期 |
9 |
耿海军;;“机器人”战争离我们有多远?[J];国防科技;2002年10期 |
10 |
王桂兰
,文少波
,张海鸥;面向等离子熔射制模的机器人轨迹生成系统的实现[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6期 |
11 |
王岚,孟庆鑫,张立勋;拱泥机器人控制策略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4期 |
12 |
施华,薛广涛;机器人控制系统实时性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年01期 |
13 |
崔世钢,方景林,刘嘉焜,彭商贤,邴志刚;服务机器人开发中测控问题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S1期 |
14 |
陈晋龙,原魁,刘俊承;一种智能教育机器人的研制[J];测控技术;2003年06期 |
15 |
许大为,言勇华;模块化、分布式的开放机器人架构[J];制造业自动化;2003年03期 |
16 |
何春燕;码垛机器人的控制系统[J];机械与电子;2003年01期 |
17 |
陈华志,谢存禧,曾德怀;巡逻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6期 |
18 |
胡政;机器人安全性工程研究综述[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4期 |
19 |
;机器人技术主题 2003年重点课题研究进展之二——未来社会发展篇[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年02期 |
20 |
张增芳,胡迎春,梁毅珩;基于感知-行为模式的地面探索机器人的行为设计[J];广西科学;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