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
【摘要】:由于多媒体通讯所带来的网络流量激增,使得升级通信网络容量和速度变得日益重要,传统的通信技术和器件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上述需求。阵列波导光栅作为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一种关键器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如今,凭借通道数目多、通道间隔小、插损和串扰低、光谱响应平坦等诸多优点,阵列波导光栅在光纤通信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阵列波导光栅的相关光波导理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平板波导和矩形波导的结构,讨论了它们的电磁场分布。简要阐述了马卡提里近似解析法和有效折射率法,并将其用于对矩形波导的分析。然后对阵列波导光栅的基本原理及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输出光谱性能改进的若干方法。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1×8、波长间隔为1.6nm的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研究了阵列波导光栅的波长通道数、波导芯尺寸、有效折射率、波导间隔、阵列波导数等关键参数的相互关联性。给出了一种实现均匀通道输出特性的方法,借助基于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的RSoft BeamProp软件对1×8的阵列波导光栅进行了仿真,并采用韩国ChemOptics公司的ZPU紫外固化聚合物材料对器件进行了制备和测试。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出了一个1×41、波长间隔为0.4nm的密集型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并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采用本文的方法能获得具有低损耗和均匀通道输出特性的多通道阵列波导光栅,边缘输出通道的插入损耗低至-2.9dB,通道插入损耗均匀性低至1.3dB,相邻通道串扰被限制在-25dB左右,非相邻通道串扰被限制在-40dB左右。
|
|
|
|
1 |
李德禄;;全聚合物型无热化阵列波导光栅参数的优化[J];电子器件;2012年06期 |
2 |
丁么明,张国平;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的研究进展[J];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3 |
郑国兴,杜春雷;阵列波导光栅设计原理及优化[J];光子学报;2002年01期 |
4 |
戴道锌,周勤存,何赛灵,何建军;阵列波导光栅的简便模拟方法及应用[J];光子学报;2002年08期 |
5 |
周勤存,戴道锌,潘德荣,何赛灵,何建军;用Stigmatic Points法设计高性能80通道阵列波导光栅器件[J];光子学报;2003年02期 |
6 |
吴粤湘,鲁平,刘德明;阵列波导光栅数值模拟的一种简单方法[J];中国激光;2003年06期 |
7 |
万莉,王跃林;阵列波导光栅的最近研究进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3年05期 |
8 |
陈思乡,孙晓斌,周芳,刘文;温度不敏感阵列波导光栅[J];光通信研究;2004年04期 |
9 |
朱大庆,许振鄂;一种温度不敏感型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4年07期 |
10 |
安俊明,李健,郜定山,李建光,王红杰,胡雄伟;16×0.8nm硅基二氧化硅阵列波导光栅设计[J];光学技术;2004年06期 |
11 |
刘辛,鲁平,刘德明;修正的光束传输法在阵列波导光栅中的应用[J];光子学报;2005年07期 |
12 |
鲁平,刘德明,张江山,刘辛;一种新颖的偏振不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J];光电工程;2005年04期 |
13 |
陈巧红,黄旭光,徐文成;阵列波导光栅器件及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04期 |
14 |
许英朝;张国伟;鄂书林;唐晓辉;张大明;;32信道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制作与测试[J];光通信技术;2006年06期 |
15 |
安俊明;吴远大;李健;王红杰;李建光;李俊一;胡雄伟;;基于绝缘层上硅平坦化阵列波导光栅的单纤三向器(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8年08期 |
16 |
李德禄;马春生;汪玉海;张大明;;聚合物费米型截面阵列波导光栅的优化设计[J];光子学报;2009年03期 |
17 |
王有斌;黄旭光;;新型阵列波导光栅的分析与优化[J];中国激光;2010年02期 |
18 |
贾东方,于震虹,宋立军,黄超,李世忱;偏振不敏感的阵列波导光栅复用器[J];光电子·激光;2000年06期 |
19 |
周哲海,严瑛白,金国藩;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进展[J];光通信研究;2001年06期 |
20 |
郑国兴,杜春雷,邱传凯,刘强;阵列波导光栅原理、制作工艺及其性能分析[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