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三维电磁耦合的滤波器研究

唐伟  
【摘要】:通信、雷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滤波器作为系统中频率组合、分离的关键部件,在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的基础上,还需要实现更好的选择性和带外抑制特性。论文对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混合电磁耦合理论,研究了平面混合电磁耦合谐振器、多层混合电磁耦合单元、多通带混合电磁耦合谐振器等多种新型结构滤波器,这些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带外抑制性好的优点。首先,论文对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的基本数学模型、多项式综合理论及传统交叉耦合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上述综合理论,在传统耦合矩阵中引入频变耦合项,构成频变耦合矩阵,并对此频变耦合矩阵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例验证,得到了混合电磁耦合矩阵。由于频变耦合项的引入,在滤波器带外产生了额外的传输零点,拓展了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的类型。其次,通过在传统的半波长阶跃阻抗谐振器单元引入分布式电容实现电耦合,引入短路线实现磁耦合,并通过控制电耦合和磁耦合的强度及比例关系构成了混合电磁耦合谐振结构。基于该方法设计了多种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这些滤波器实现了更多的传输零点。基于该谐振耦合结构的四阶混合电磁耦合带通滤波器在不引入交叉耦合、源负载耦合的情况下产生了三个传输零点;基于该谐振结构的三阶混合交叉耦合滤波器通过在交叉耦合臂引入混合电磁耦合项,产生了三个传输零点;通过将两级该谐振结构短路端连接的方式构成的盒型混合耦合滤波器,相比传统盒型结构滤波器具有更多的传输零点,从而实现了更高的频率选择特性。再次,研究了多种新型阶跃阻抗谐振结构的多通带混合电磁耦合滤波器。通过在传统四分之一波长阶跃阻抗谐振结构上加载开路线形成一种多模谐振结构,采用该方法设计了多种混合耦合双频、三频带通滤波器,由于混合电磁耦合的抵消效应可在滤波器通带附近产生多个传输零点,得到的双频、三频带通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频率选择性高的特点。将传统阶跃阻抗谐振结构中的低阻抗线采用闭合环替代,研究了闭合环型阶跃阻抗谐振结构,得到的新型谐振结构不仅具有传统阶跃阻抗谐振结构的特性,同时实现了谐振器的小型化设计,而后基于该结构设计了一款结构紧凑、选择性高的双频带通滤波器。将上面两种谐振结构进行组合设计了一种新型多模谐振结构单元,并将该结构单元用于三通带滤波器的设计,实现的三频带带通滤波器结构更加紧凑。最后,为进一步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紧凑型设计,研究了三维混合电磁耦合谐振单元。该谐振单元基于半波长阶跃阻抗谐振结构,充分利用多层结构实现谐振器内部的电磁耦合,与平面结构相比,谐振器具有更小的体积。论文基于该结构设计了三维结构的交叉耦合滤波器、三维结构的混合电磁耦合滤波器。这些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频率选择性好、阻带抑制宽等优点,同时,这些滤波器能够采用普通的印制板工艺制作,具有加工方便,制作简单方便的优点,有利于此种结构滤波器的推广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网络、滤波、滤波器[J];电子科技文摘;2000年06期
2 Richard Kurzrok;;具有低通响应的可调滤波器电路[J];电子设计技术;2001年11期
3 ;你问我答[J];电子制作;2001年03期
4 杨继深;电源线滤波器的正确使用[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2年04期
5 ;网络、滤波、滤波器[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11期
6 ;网络、滤波、滤波器[J];电子科技文摘;2003年03期
7 范颖鹏,杜正伟,龚克,张肃;平面波照射下屏蔽腔内滤波器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8 刘珺;邵亮;;无源阻尼滤波器分析[J];电气应用;2007年04期
9 庄永河;彭川;;数字调谐滤波器软件原理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10 衡鹏;杨梓强;;一种有耗滤波器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02期
11 陈锟;代兵;朱正平;蓝加平;;一种分段无源预选滤波器的设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2 吴见平;周宇;陈国帅;;利用Filter Solutions辅助设计滤波器[J];大众科技;2012年03期
13 彭志华;邹小平;;一种电调谐滤波器的设计改进方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年03期
14 ;用可编程通用滤波器来实现C-信息加权函数[J];电子产品世界;1995年07期
15 陈思蓉,李刚,曹玉珍;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滤波器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9年10期
16 陈恒;高阶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J];半导体技术;2003年04期
17 王少夫;远距离猝发音通信中应用的过渡型滤波器[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5年01期
18 唐孝明;李方伟;唐高弟;;体声波滤波器理论及仿真[J];压电与声光;2007年02期
19 张秀华;李鹏;雷建华;;一种腔体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调试方法[J];电子工程师;2008年03期
20 邵灿辉;刘振兴;罗铭;曾志伟;;低损耗三调谐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褚庆昕;;一种新型的可控电磁混合耦合开路环滤波器[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韩立志;;关于检修滤波盘发现问题的处理和检修工艺的标准化[A];2008北京铁路局技师论文集[C];2008年
3 张跃元;袁乃昌;;用GENESYS V8.1设计微带发夹滤波器[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周平章;胡乔;秦勋;;集成片式EMI滤波器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裴雪军;刘智勇;张凯;康勇;陈坚;;基于EMI滤波器的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抑制[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6 秦文楷;徐前;;LCL滤波器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傅文渊;凌朝东;;一种新型格型IIR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补世荣;羊恺;张其劭;;正方形双模高温超导微带滤波器辐射损耗的全波分析[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黄姣英;赵文山;何怡刚;唐圣学;阳辉;;基于Padé逼近技术的高斯小波变换对数滤波器电路实现[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郑少锋;;用多输出的CMOS跨导器实现多功能二阶滤波器[A];第十六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旭敏;微波无源网络小型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唐伟;基于三维电磁耦合的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云秀;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型化微带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齐海兵;可调谐光纤法布里—珀罗滤波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欢;可控混合电磁耦合滤波器理论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霖;微带小型化高性能滤波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喇东升;无线通信设备中微带滤波器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赵小兰;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高性能小型化微带滤波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崔冬暖;耦合微带线滤波器及UC-EBG结构多天线集成的应用基础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伍晓峰;基于柔性多层带材的集成EMI滤波器[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华;无线通信系统射频前端高性能小型化滤波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灵芝;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在变频调速系统中的谐波治理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罗鸣;微型巴伦滤波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郭小梅;18位级联Delta-Sigma ADC的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石玉楠;用于UHF RFID接收机的超低功耗可配置基带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4年
6 何俊;多层结构电磁耦合滤波器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景;制造因素对腔体滤波器电性能的影响机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饶中洋;全集成连续时间滤波器的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泓坤;面向多模无线通信应用的模拟基带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朱伟;零腔滤波器的综合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四川 新文;初识滤波器电路[N];电子报;2009年
2 四川 阿秋;滤波连接器简介[N];电子报;2005年
3 cyf 翻译;高效率无线发射机的动态电源设计(9)[N];电子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