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纤前端激光告警器时域、频域编码技术

白晓明  
【摘要】:激光告警是现代电子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光告警系统中采用光纤前端技术,能优化光路设计,提高系统抗电磁干扰和抗强激光能力。本文主要分析采用光纤前端的光学天线阵列激光告警器结构原理,以及其方位识别方法。 当光学天线阵列激光告警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窗口接收到激光辐射时,可以利用光学窗口之间的信号进行加权运算提高系统精度。本文推导得出的光学天线视场角,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入射的激光辐射都可以被两个或三个光学天线侦收。 在光学天线时域编码分析中,本文阐述了时域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推导了光学窗口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在波形面积加权方式下,激光入射角计算公式,并列表给出了在不同入射角情况下,波形面积加权方法存在的误差。针对波形面积加权数学计算复杂的缺点,本文提出了采用光学窗口接收光功率大小进行比较的加权方法,并具体叙述了这种加权方法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在不同数目光学天线情况下,采用这种加权方式可以达到的系统精度。 在光学天线频率编码分析中,本文提出了利用多光纤环级联代替单光纤环作反馈单元实现频率编码的思想。采用多光纤环作反馈单元,其输出序列具有脉冲数目多,脉冲幅值变化小,特征频率半宽小的特点,它可以减小光学窗口之间信号串扰。本文还设计了双光纤环反馈单元产生等幅高速脉冲序列时的耦合器功率分配比和光纤环延迟线长度。最后利用我们所设计的耦合器进行了实验,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建华,刘承,舒晓武;单片机在光纤环绕制中的探索[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杨远洪,伊小素,孟照魁;光纤陀螺用光纤环的应力分布实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5年02期
3 杨洪杰,董勤岭;飞秒脉冲在环形腔中传输的最佳色散递减参量[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傅怀杰;黄秀钦;;光纤环的绕制[J];光通信研究;1996年01期
5 陈建文,姚亚峰,刘自力,黄载禄;空间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光电工程;2004年09期
6 韩旭东;陈定安;李小娟;崔一平;;无线激光通信技术[J];电子器件;2006年02期
7 杨敏;朱林泉;张甲杰;姚叙红;;无线激光通信技术[J];应用激光;2007年05期
8 栗岳,晁明举;对望远系统作为发射天线特性的讨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9 苏云真 ,馮志超;10.6微米CO_2激光通信机光学天线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4年S1期
10 叶爱伦,徐毅青;反射型单模光纤星形耦合器[J];光通信研究;1993年01期
11 卢克盛;光纤计算机局部网的体系结构[J];光通信技术;1987年04期
12 刘华,何毅,胡渝;自动跟瞄10.6μm光学天线的设计与调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3 冯文帅;王学锋;王巍;;光纤环的每层匝数不同对光纤陀螺温度性能影响[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14 郑玉;王高;周汉昌;;脉冲激光波长测试系统光学天线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3期
15 刘亚萍;张伟刚;姜萌;张绮;刘波;王志;刘艳格;;光纤腔衰荡光谱技术及其最新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8年04期
16 俞建杰;谭立英;刘剑峰;韩琦琦;杨玉强;;卫星光通信光学天线轴间距的精确调试[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9期
17 张少君,刘月明;新型光纤压力传感器[J];光电工程;2000年04期
18 周广,赵春柳,黄勇林,杨石泉,蒙红云,赵启大,董孝义;光纤环对非平衡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型波长交错滤波器性能的改善[J];光学学报;2002年06期
19 肖鹏程,曾庆济,黄俊,刘继民;无线光接入技术[J];通信技术;2003年04期
20 王振凯,陈建亚,顾畹仪;基于层次队列的全光缓存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波;杨磊;李小英;;基于自发参量光纤环的被动光子对开关[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2 许文渊;张春熹;李立京;张晞;祝露峰;;多圈光纤环的弹光效应及误差[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闻传花;周胜军;李玉权;;大气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关键技术[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杨远洪;伊小素;孟照魁;;基于BOTDR的光纤陀螺用光纤环的应力分布实验研究[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闻传花;李玉权;;星间激光通信中使用光学望远镜与望远镜阵(TA)作为光学天线时的性能比较[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书华;龚华平;陈继宣;;一种分布式光纤照明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闻传花;李玉权;;星地激光通信中的自适应光学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8 吴衍记;李莉;彭昱;;温度暂态效应对光纤陀螺性能的影响及其减小措施[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交流会暨重庆惯性技术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姜校顺;童利民;;微光纤环形结激光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吴国锋;;光纤技术的特种应用[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典;基于光纤环衰荡方法的分布式气体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金芳;镶嵌式光纤环中的快慢光及其提高干涉仪灵敏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俊;基于turbo码的光无线通信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茂春;FOG光纤环温度瞬态特性检测理论及方法[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杨景;光学天线特性的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董永康;光纤中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慢光传输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怡;空间激光通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李卫彬;信号流程图理论及其在光学环谐振腔特性分析中应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姜萌;光纤CRDS流体传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俞建杰;卫星光通信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晓明;光纤前端激光告警器时域、频域编码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黄凯;阵列光学天线系统优化设计及其性能影响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晓丽;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金属光学天线的模拟与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杨兴光;干涉型光纤陀螺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赵延;光纤环形腔半导体激光器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闫学军;自由空间光通信收发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安恺;新型室内无线光互联模型及光学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志培;可调谐掺铒光纤环形腔的实验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9 王红亚;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张俊杰;闭环干涉式光纤陀螺仪温度补偿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让“光”一显身手[N];网络世界;2007年
2 美国ADC电讯公司;树型FTTN架构宝刀不老[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陈琳;决定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高科技[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以路由为中心的城域网方案[N];人民邮电;2001年
5 谢刚;光纤通道标准[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无线光接入技术开辟应用新天地[N];人民邮电;2003年
7 晓瑜;Portal展示统一计费平台[N];通信产业报;2004年
8 ;基于SDH的城域网方案[N];人民邮电;2002年
9 黄亚男 编译;如何选择主机托管服务?[N];计算机世界;2001年
10 南京邮电大学 范忠礼;RPR仍是城域网技术的最佳选择[N];通信产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