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扫三坐标雷达波形产生研究
【摘要】:现代雷达系统不仅需要搜索、发现、捕获与跟踪目标,而且需要提取这些目标的详细信息。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和VLSI 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方式获得脉冲压缩信号已成为现代雷达普遍采用的波形合成方法。数字方法生成的波形具有严格的相干性、可重复性、高度的稳定性和可编程的优点,能够方便地实现波形参数捷变以及产生任意复杂波形,满足了现代电子战环境中对雷达抗干扰和强生存能力地迫切要求。因此,对雷达波形数字化产生技术地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某型雷达系统总体要求,设计并研制成功中心频率30MHz,带宽5MHz的多波形、多模式雷达波形产生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输出信号带外谐波抑制达到了60dB以上,杂散抑制更是高达65dB,脉冲包络顶部不平度优于(2%,完全达到或超过了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本文的主要工作之处在于:
(1) 讨论了基于直接数字波形合成(DDWS)技术产生线性调频、非线性调频以及泰勒四相编码信号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
提出了一种基于CPLD和四路并行流水线结构的DDWS工程实现方法,并独立完成了一套工程样机的设计、制作和调试;
在工程实现的基础上,对产生的LFM/NLFM/PHC信号进行了全面的实际测试和性能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
|
|
1 |
黄勇,彭应宁,张瓅玶,张颢,王希勤;基于调频函数和遗传算法的非线性调频信号产生方法[J];电子学报;1999年11期 |
2 |
武剑辉,杨斌,向敬成;大时带积非线性调频脉压信号及其性能分析[J];信号处理;2001年02期 |
3 |
鉴福升,陈图强;非线性调频信号设计中的组合窗优化法[J];雷达与对抗;2001年02期 |
4 |
刘晟,向敬成;低信噪比下线性/非线性调频信号距离超分辨[J];信号处理;1999年01期 |
5 |
张良;一种NLFM脉压波形的优化设计方法[J];现代雷达;1994年05期 |
6 |
张瓅玶,彭应宁,王秀坛;一种基于非线性调频波形的双通道参数估计器[J];电子学报;2001年09期 |
7 |
刘晟,向敬成,陈辅新;一种多波形雷达信号全数字产生及处理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S2期 |
8 |
张群英,杨学贤,何佩琨,毛二可;A/D量化误差对脉冲压缩结果的影响[J];现代雷达;2000年02期 |
9 |
靖晟,刘渝,席轶敏;非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算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0 |
宋红军,鞠佩恒,孔德亮;应用CZT成像算法处理非线性调频SAR信号[J];测试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
11 |
王敏;;脉冲压缩雷达和声模拟脉压器件[J];战术导弹技术;1983年03期 |
12 |
张群英,何佩琨,毛二可;一种改进的非线性调频信号波形设计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3 |
杨志群,倪晋麟;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非线性调频信号波形[J];现代雷达;2000年01期 |
14 |
范伟时,孙合敏;非线性调频脉压系统工程实现研究[J];雷达与对抗;2001年01期 |
15 |
何缓;潘英锋;傅文斌;;一种基于AD9857的任意波形合成器[J];电讯技术;2007年06期 |
16 |
熊国良;张龙;陈慧;;TVAR在非平稳工况转子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7年02期 |
17 |
阮安路;许自富;刘东;;雷达侦察装备辐射源识别与测向检测系统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3期 |
18 |
何惠江;刘军凯;刘雪辰;梁志君;;声纳低截获技术方法与策略研究[J];鱼雷技术;2010年02期 |
19 |
孙泓波,顾红,苏卫民,刘国岁;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9期 |
20 |
朱宇涛,王力宝,段克清;直接用调频函数设计NLFM信号的构想[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