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
【摘要】:伴随着Internet的普及,电子邮件以其快捷、方便、低成本的特点已成为互联网上最重要、最普及的应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垃圾邮件也越来越泛滥,占用了有限的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耗费了用户大量的处理时间,影响和干扰了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如何有效地治理垃圾邮件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也是互联网上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在全面系统学习和总结了国内外反垃圾邮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反垃圾邮件技术,取得了以下若干创新和成果。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贡献包括:
1、归纳总结了当前垃圾邮件采用的新的抗过滤的方法和手段。垃圾邮件发送者为了让垃圾邮件逃避各种垃圾邮件过滤,不断变化更新欺骗过滤器的方法和手段,目前简单的过滤方法已经无法有效地过滤垃圾邮件。本文在学习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研究了大量近期垃圾邮件样本后,归纳总结了当前垃圾邮件发送者常采用的欺骗手段和方法,及其它们的特点,以便有的放矢,更有效地反垃圾邮件。
2、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MNNB垃圾邮件过滤算法。MNNB算法应用Markov链改善了Na(?)ve Bayes垃圾邮件过滤算法中的词条之间相互独立的缺陷,并假设句与句之间是独立的,来简化算法的计算量。实验显示MNNB算法提高了Na(?)ve Bayes算法的准确率和查全率,并且由于该算法不需要分词,对过滤不同语言的垃圾邮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3、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LVQ神经网络过滤算法。LVQ神经网络算法是先把邮件细分成具体的类别,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定义,把具体的类别规约成垃圾类邮件和正常类邮件。LVQ神经网络算法克服了垃圾邮件具体类别宽泛,特征离散的问题,提高了垃圾邮件识别的准确度,并且该算法可根据用
|
|
|
|
1 |
张昕;马力;王娟;;浅析反垃圾邮件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年05期 |
2 |
李雯;刘培玉;;基于贝叶斯的垃圾邮件过滤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3期 |
3 |
张秋余;李建建;余冬梅;董建设;王静;贺洋伟;;基于图像相似性检测的图像垃圾邮件过滤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4 |
李融,曹小春;浅析反垃圾电子邮件技术[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6期 |
5 |
卓高明;林世平;;邮件过滤中信息增益方法的改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S1期 |
6 |
叶振宇,刘晶;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中文邮件过滤探讨[J];计算机时代;2004年11期 |
7 |
林祥,荆涛,李生红;前置式邮件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2期 |
8 |
熊忠阳;杜圣东;张玉芳;;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邮件分类器[J];计算机科学;2007年09期 |
9 |
陆青梅;尹四清;;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垃圾邮件分类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2008年02期 |
10 |
尹军,谭晓兰;校园网络中如何防范垃圾邮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1 |
石艳荣;;反垃圾邮件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1期 |
12 |
王继克;;立体防御垃圾邮件的技术实战[J];教育信息化;2006年07期 |
13 |
赵治国;谭敏生;李志敏;;基于改进贝叶斯的垃圾邮件过滤算法综述[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4 |
肖丹燕;;论析垃圾邮件产生机理及防范技术[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5 |
孙英娟;蒲东兵;孙英慧;李春宜;周春光;;邮件过滤Agent的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6期 |
16 |
张启峰;;垃圾邮件的长尾现象分析及应用[J];通信技术;2010年05期 |
17 |
岳丽;冯新桓;唐宁九;;基于可追查性检查思想的垃圾邮件控制[J];电脑应用技术;2009年02期 |
18 |
落红卫,刘建毅,王枞,钟义信;智能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3年01期 |
19 |
秦姣华,向旭宇;电子邮件过滤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04年02期 |
20 |
万波,卢显良;大型邮件系统邮件队列设计[J];福建电脑;2005年02期 |
|